创设公司制平台构建职业素质养成体系
时间:2015/6/29 16:06:00   点击:0   [ 关 闭 ]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不仅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明确要求,而且也是源自用人单位的现实需要。在招聘时,很多用人单位往往把学生的诚信、敬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职业素质放在首位,然后才是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因此,构建有效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对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2009年开始,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从学生培养目标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用人单位要求等方面出发,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定位于“金牌员工”,以模拟或真实的公司制为平台,探索出了一条以责任教育为核心、具有鲜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

    一、培养目标明确,主动搭建职业素质养成平台

    根据“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一批素质好、知识实、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院从企业对高职生的用人标准要求出发,将职业素质内涵明确定义在学生所应具备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品质、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等,具体包括责任意识、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遵纪守法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各分院通过建立模拟或真实公司制平台的具体实施,使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兼有企业员工身份,员工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进而成为金牌员工,使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和清晰。

    20099月开始,学院各分院根据专业群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全面引入了企业的组织管理架构和文化精神,均成立了具有专业群性质和培养特色的模拟集团公司,创新并形成了具有企业文化特质的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平台。比如,商贸学院成立了“诚通商贸集团”,打造“诚通天下”的商贸职业人;信息学院成立了“E港集团”,企业历练培养IT行业应用技术型人才;艺术学院以“工作室”为平台,培养创意艺术人才;旅游学院成立了“飞翔旅游集团”,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环境学院依托“卓越集团”,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卓越人才;外国语学院成立“凯峰国际集团”,培养外语外贸人才;财金学院依托“星辰集团”,构建财会金融类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等等。在这些集团公司里,不仅全面引入企业管理的组织架构,而且下设有真实的与企业公司合作的分公司,或具有专业特点的模拟企业分公司,教师和学生兼有企业和学校的双重身份,每个集团公司和各分公司各有自己的教育理念、目标和运行机制,建立了各具自身专业特点的理论教育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等等。

    二、三个课堂联动,全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三课堂联动”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就是把职业素质教育视为一个系统,将系统内关键要素即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进行重组,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系统的最大功能。这里的“三课堂”是指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第一课堂、以日常养成为载体的第二课堂、以校企合作企业实践为抓手的第三课堂。三者之间有联系,更有侧重。学院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设置了课堂教学认同、日常养成固化、企业实践提高三个环节,有机整合一、二、三课堂的教学资源,构建了一个从标准、内容、途径到评价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课堂教学认同主要通过课堂授课、专题讲座和素质拓展等教学环节实施;日常养成固化主要通过模拟公司这一职业素质教育日常养成平台实施;企业实践提高主要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环节实施。

    1.以课程教学为主导,实现职业素质认同

    第一课堂的职业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各门课程中涉及的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内容,专业课中的行业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是指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创业能力等而开设的职业素质教育专门课程和强化综合训练;职业素质教育在线自主学习平台。

    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在20109月开始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中,学院明确提出“坚持素质、知识、能力整体设计、协调发展的原则”,要求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素能并重为目标,素质、知识、能力整体设计、协调发展,构建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课程相互交融的课程体系,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和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了专业、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过程等“五个层面”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目标要求。在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除明确知识和能力目标外,同时明确了学生的职业素质目标;在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每一门课程的职业素质要求;在课程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明确了每一课程整体和单元教学中的职业素质目标要求,并据此作为教学的内容和方向。

    开设《职业素质与职业发展》课程。从2010年开始,学院面向所有专业开设了《职业素质与职业发展》必修课程,贯穿1-4学期,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成体系,作为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该课程以责任教育为核心,以真实或模拟公司为实施平台,以培养“金牌员工”为目标,以责任教育、国学修养、身心健康、职业素质核心能力、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生活技能等8大教学模块和1个集中训练为教学内容,以授课、讲座、网络自主学习、训练和日常养成、评价为五个教学实施环节,全方位、立体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开发职业素质教育在线自主学习平台。建立了含在线课程学习、名家讲座录像、名片欣赏、学习评价等于一体的学生在线学习系统平台,实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多元化、网络化、资源化,还配套出版了《职业素质与职业发展》、《职业素质体验式训练》教材,开发了包含《职业素质核心能力基础养成》、《职业素质核心能力日常养成》、《职业素质核心能力专业养成》、《职业素质核心能力职场应用养成》在内的“职业素质核心能力课程”系列教材。

    2.以公司制为平台,实施职业素质训练

    第二课堂是以公司制平台作为日常养成教育的载体,将职业素质要求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将职业素质养成渗透进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管理中。全校各分院根据真实或模拟的集团公司,与思政课、《职业素质与职业发展》课程以及第一课堂其他课程的职业素质教学内容相对接,开展常态化的养成训练。在训练内容上与《职业素质与职业发展》课程的各模块内容相衔接,在训练形式上分别采用始业教育、军训、专题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网络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做到职业素质教育三年不断线。学校还积极引进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的运作模式、企业行为规范等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职场氛围。同时,以“员工规范”为基础,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让学生切身体验不同的岗位职责,并量化职业素质教育考核指标,把企业对员工的行为要求分解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用公司员工的量化标准考核学生的日常行为,并与 “公司”的“经济效益”挂钩,对在校期间考核合格的同学颁发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质合格证书,并给予《公司制平台素质养成》课程学分。

    3.以企业培养为途径,实践职业素质养成

    近年来,学院不断深化“2+1订单式顶岗实习工作室制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1年,又牵头成立了7个基于行业的产学研联盟,搭建了深化政、行、企、校合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形成了共建产业园区、服务区域产业、搭建行业服务平台等三种形式的“城院模式”。目前,70余个 “21合作企业,200余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院开展实训实习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学院积极依托校企合作的优势,通过“2+1、顶岗实习、工作室制等校企合作的第三课堂平台,将岗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等环节充分融企业元素,构建校企合作培养的长效机制,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充分理解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获得企业历练,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体验并增强工作责任、团队协作等职业意识,树立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使学生达到融社会的准职业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各项机制保障,有效实施职业素质养成体系

    为使职业素质养成体系有效实施,学院从领导重视、建立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团队建设等方面予以保障。

    完善体制机制。学院将职业素质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中心统筹、教学和学生工作部门分工协调、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将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纳入学院激励与约束管理机制,把对学生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成效作为部门、个人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同评优表彰、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工作结合起来。同时,学院出台了《“金牌员工”职业素质培养工程实施意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形成“三四五”机制:“三融入”,即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全过程。“四结合”,即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坚持“高素质”教育、养成和训练工作与“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坚持日常养成与集中训练相结合,坚持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五联动”,即“三课堂”联动,学校与企业联动,集中授课与日常养成联动,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联动,师生间、专业群间、学院间联动。

    构建评价体系。实行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证书制度,出台了《学生职业素质考核与认证办法》,引入职业素质考核与认证体系,对合格学生在“双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之外颁发职业素质等级证书,并给予课程相应学分。建立用人单位考核评价反馈制度,及时反馈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就业的情况。建立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测定和评估职业素质教育的绝对水平和相对位置,监控职业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评价职业素质教育的成效。

    建立教学团队。学院构建了有效的管理体系,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融入到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全过程,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每一位教职员工是“金牌员工”职业素质培养工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同时,学院积极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教师队伍。经常举办职业素质教育师资培训班,采取教学行动导向六段式培训模式,即理念引导    ——教学观摩——教学研讨——备课实操    ——教学演练——教学评价六个阶段,重点从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研讨等方面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教学能力。

    公司制为平台的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体系的有效构建和实施,使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能力、职业行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渐具备了一名合格“准职业人”应有的职业素质。自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文明礼仪、组织纪律等有了很大改观,诚信品质、责任意识、集体主义荣誉感等不断提高,上课迟到、旷课现象和校园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就业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在连续几年的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中,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总体评价为“职业素质好,适应性强,上手快,潜力大”。据麦可思公司对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调查显示,2012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70%,高出浙江省高职院校3个百分点,高出宁波市高职院校1个百分点。另据一项针对学生责任感现状的调查显示,学院学生责任感的正向指标和反向指标大部分优于杭州10所高校的调查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素质教育的成效。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职业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联动机制尚有待完善,第一课堂教学中专业职业素质的渗透尚不够深入,第二课堂的活动和训练与专业的贴合度尚不够紧密,教师对各自专业所需具备的职业素质的认识尚不够到位,职业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尚不够健全等等,这些还需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孙莉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