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化工”行业协同实践育人“双创”基地 构建特色鲜明“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19/7/8 9:38:12   点击:0   [ 关 闭 ]

 

——北京化工大学

一、学校概况

北京化工大学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于1958年创建的高水平大学, 始终肩负着在“大化工”领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使命。在“双一流”高校的建设进程中,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立足行业特色与学科优势, 整合校内外创新资源, 发展协同育人。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 高度重视、统筹协调, 保障有力。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 组建校院两级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加强体制机制保障, 制定了《北京化工大学大学生创业管理办法 (试行) 》《北京化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16项政策措施。

2015, “北京化工大学‘大化工’行业协同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被评选为50家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之一。2016, 获评首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称号。2017年荣获“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色: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及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方面形成以下三方面特色:

() 加强顶层设计、发展协同实践育人,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扎实稳健

学校联合校外企业和研究单位, 以“三结合”实践育人为目标, 即科研项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结合,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创新教育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立足行业发展, 重点与中石化、中化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京东方等国内重点企业深入合作, 创建研究团队之间、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育人模式。

创新“教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协同实践育人机制。探索实行了“一个目标、一条主线、交叉复合、多元模式”的全新培养模式。即坚定以面向大化工产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 以“面向需求、注重实践、加强能力、自主创新”为主线培养学生。

实施人才实践培养的“百千万”工程。分阶段、分步骤, 辐射、带动、形成100个富有特色的校内实践育人项目或基地, 形成由科技工作者、企业导师组成的1000名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培养10000名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人才、大学生创业者等。

开发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集群。共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35, 合计57学分。其中5门线上课程。建立校外课程认证和学分互认制度。第二课堂补充以创业云平台系统搭载微课平台, 以创业实训平台搭载创业场景教学, 以对抗实训平台搭载创业对抗实战模拟。

自主编撰出版行业类创新创业校本教材。2017, 校党委副书记牵头学校相关教师, 编撰出版《化工行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程》一书。同年出版《化工类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

() 依托行业、产学结合, 构建“三大类别、九个维度”的多元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

1、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工程——启发创新意识, 锤炼创业思维

(1) 创新性实验计划, 启发创新意识 学校2 0 0 7年成为首批进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2012年开始, 拓展为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三种项目类型, 并逐步形成了“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体系。自启动以来立项数量已达1047, 其中国家级项目475, 市级项目292项。发表论文130多篇 (其中被EI检索收录38, SCI检索收录80) , 申请国家专利30多项, 完成1000多份研究报告和多套软件和实物成果。

(2)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 锤炼创业思想  以“一条龙”创新创业竞赛体系为依托, 形成“培育—选拔—指导—孵化”的优秀创业项目产生机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创新创业阶段的学生组织“萌芽杯”、“挑战杯”、“天辰杯”、“天工杯”创新创业大赛, 并择优参加“创青春”、“互联网+”等国家级比赛。以赛促训, 建立配套指导服务。实践活动记录详实, 参与度超过60%

(3) 侯德榜工程师学院, 培育实践思维

以侯德榜工程师学院为组织依托, 构建适应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与课程体系。2017年在新校区投入1000, 建设“全周期创新工程实践中心”, 校外建立就业创业实践基地168个。

2、创新创业技能提升工程——助力创业梦想, 培育年轻创客

(1) 建设培训基地, 提升创新创业技能

建设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占地765平方米, 举办创业交流指导活动120余场。

(2) 依托国际软物质中心, 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以国际研究热点软物质为切入点搭建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 吸引和汇聚了一批海内外优秀人才, 带动了学校与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的合作。

(3) 发展学生创新创业社团, 自主探索创新创业规律  成立8个创业社团和京东方俱乐部、工程设计俱乐部、明日之星医药英才俱乐部、联想精英俱乐部和弹性体俱乐部等行业企业英才俱乐部。

3、创新创业计划扶持工程——利用学校资源, 实现创业愿望

(1) 学校技术转移中心、外派地方研究院, 搭建创新创业转换基地  充分发挥两个转移中心、三个外派地方研究院和联合研究中心作用。推动各类实验室面向创业学生开放, 现已有60余台套设备向创业者全面开放。2017年挂牌成立北京化工大学安庆研究院, 争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共建专项经费1950余万元, 获得成果转化资助资金累计400万元。

(2) 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中心, 搭建创新创业检验基地  学校构建了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自主研制实验教学设备为特色、以国家级工程中心为平台、以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师科研基础上, 学校建成了集生产、教师科研和学生实习为一体的中水处理站等20多个校内实训基地。在燕山石化、烟台万华、大连冰山橡塑机械有限公司等百余家企业建立了综合性的创新创业培养基地。

实施创新创业科研训练计划, “产学研相互促进, 建设大化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鼓励各学院和科研中心发展产学研。我校弹性体中心与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道恩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联合研究中心。

(3) 国家大学科技园, 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总面积78000平方米, 校内孵化面积23108平方米。提供办公场所、人才对接、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代理、投融资对接等孵化管理服务。在孵企业150, 教师创业企业6, 学生创业企业27家。

() 创新驱动、文化引领, 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系统全面

1、构建“全周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涵盖保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项目产生机制、基地群建设五个方面, 基本覆盖创新创业学生全方位需求。形成分层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100%的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培养, 30%有创业意愿的学生, 进行创业技能提升, 1-5%进行深入创业实践的学生进行创业愿望扶持。

2、配套打造重内容、求实效创业新媒体交互平台服务体系 建立了网站、官方微信平台、官方微博、30余个主题微信群等传播途径。构建包含创业者、创业榜样、创业导师和创业项目的云动态创新创业教育台账。

3、开展“四项助推计划”, 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 “创新项目群扶持计划”, 结合学科专业背景, 选拔扶持了15个学生自主创新项目;举办“创新创业实训平台成果展”, 并汇编了成果集。《“北化创客”创新创意创业项目集》和《“北化创客”创业榜样案例集》, 以纸媒形式发布。大力推进“创业榜样计划”, 充分挖掘企业家、校友、朋辈等群体, 树立人物榜样53个、品牌榜样8;开展“校友创业导师计划”, 聘任校友创业导师35;推动“创业学生靶向指导计划”, 一对一指导, 解决创业“最后一公里”问题。

分类汇编实用手册与成果材料17 (26)

4、“创享商圈”带动“3+2链条式”发展模式

打造集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创新创业体验基地、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一体的四阶循环双创基地群, 为校内学生创造创业学习环境, 集约资源, 精准发力。其中, 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打造以创新推动创业的“3+2链条式”发展模式, 构建3个创新中心+2个支持中心+创客空间+创享商圈四位一体的实训平台, 合计占地1000平方米。

三、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辐射效果显著

通过近年来持续努力,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毕业生参与创业人数106, 带动就业855人。调查显示, 学校学生创业所属行业在教育及科研行业占比17.65%, 为各行业最高。我校学生创业项目达311, 先后支持孵化成立企业165, 先后有37个学生创业团队被列为北京市优秀创业团队。2017年度, 大学生学科竞赛共获得国际奖项45, 国家级奖项17, 省部级奖项148个。涌现出一批创业典型人物, 包括受李克强总理接见的3W咖啡创始人许单单, 向习近平主席汇报的滴滴出行CEO程维, 以及链家地产CEO左晖等我校青年创业校友典范。

学校将继续立足行业特色与学科优势, 以科技创新引领创业, 以科技成果转移落地转化为重要手段, 打造大化工领域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优质品牌。

2015, “北京化工大学‘大化工’行业协同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被评选为50家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之一。2016, 获评首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称号。2017年荣获“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