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园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时间:2017/11/1 9:10:52   点击:0   [ 关 闭 ]

付向阳,刘海龙,白艳珠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高校对创业创新教育意识不强,方向不明

    创新创业教育并非简单的一门学科或者一种技能,它是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缺少客观认识,并未将其纳入“第一课堂”,与其他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也差强人意,无论是在教学时间上还是在教学计划上都缺少有效的保障措施,没有形成完整而科学的教育体系,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非常尴尬。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不健全、课程不系统的问题,大多数还只是停留于在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或者在就业课程指导中添加部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水平。虽然一些高校会通过讲座、竞赛等形式激发、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但很多高校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创新创业教育实质性内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存在着片面性、局限性。更重要的是,很多高校并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和氛围。虽然有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决心很大,但在大学生接受完创新创业教育之后,却产生了“功利性”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误导下,将创新创业理解为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一切商业活动,忽略了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积极职业品格的塑造,使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发生偏差,失去了设置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初衷。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缺失

    为了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水平,笔者对呼和浩特市高职园区5所学校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8份,通过归纳整理发现,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表现出三个特征,一是大多数大学生并不真正了解何为创新和创业教育;二是有90%的大学生表现出渴望接受创业教育的意愿;三是有90%的大学生表示毕业后想创业的,但有一定准备和信心的仅占65%。这说明了大学生虽然有创业意愿,但缺少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同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首先大学生尚不具备成熟的市场分析、处理与判断的能力,他们往往凭借一腔热情选择了并不适合发展的项目,最终导致创业失败;其次是大学生由于经济实力偏弱,创业缺少资金支持,导致一些比较好的项目“流产”;再者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容易受到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很多家长仍旧抱有“铁饭碗”的想法,希望子女能够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影响了学生的创业行动。因此,大学生无论是行为上、思想上还是资金上都缺乏有力的支持。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园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结合目前“互联网+”时代背景,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与“互联网+”结合,才能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潮流。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要与大学生创业园相结合,才能让知识转化为行动,也只有通过大学生创业园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才能够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与创业。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依托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积累了一些大学生创业园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经验。

    ()顺势而为,营造开放式的“创新生态”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于2009年成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园,通过创业资格审核的学生可以在园内进行独立创业实践,也可以与园内入驻的一些企业联合进行创业实践。

    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首先打破了教学资源与专业课程的固有边界与结构,建立了按需选课、交叉选课以及跨专业选课的开放式创新课程体系。依托互联网建立了开放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将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专业课程的核心知识、课程与课程之间重要衔接点都放在了在线平台上,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进行创业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各类课程信息,在这些信息中筛选出对于创业有益的进行重点学习,完全实现了知识的开放化和生活化。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创业园内一创业小组凭借开放性创新学习平台,依托互联网,开办了“异都生活”微商平台。该平台为全市大中专院校大学生提供餐饮、鲜花、快递等服务。历经两年多的经营,与全市的600多家实体店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年交易额达到100多万元,成为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在创业园的创业实践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中的“零距离”工作室为某公司展区布展时,将展馆打造成集产业示范、科普教育、历史文化于一体的一个“精品展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真正走上了社会。这些榜样力量极大地鼓舞了学院其他学生的创业热情,带动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创业的实践中来,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创业生态”。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园本身就应该成为一个社会的“知识源”和“信息源”,借助“互联网+”的手段与思维,由内而外地进行创新生态的延伸,由学习者转变为实践者,由从业者转变为创业者,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学生从创业园做起,先服务校园师生,进而服务周边,最终走入社会成功创业。

    ()转变观念,大力发展“众创空间”

    在政府大力推进“互联网+”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国内涌现出了很多以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的“孵化器”。高校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转变观念做好创业孵化工作也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与深化“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发展,通过“四个一工程”,即创建一个创业论坛、建立一个创业园区、举行一些创业竞赛、树立一批创业典型,作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同时,通过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的筹建,启动“互联网+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寻找一些有意愿进行投资合作的企业,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支持和创业指导。通过一站式服务,将学生创业成果直接在园内进行孵化,然后再推向社会、推向市场。

    “互联网+教育”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去解决学生教育问题,而是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为大学生搭建起一个更适合其发展的平台,服务于一个更长远的目标。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与格调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在大学生创业园中搭起“创客”平台,开设针对性的创业培训,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通过不定期地举办一些线上和线下的创意竞赛,获胜者可以优先将其创新成果在该公司进行实践转化,形成了教育与实践约有机融合,让学生的创意、创新可以直接转变成为企业的价值,也帮助学生逐步完成从"学生""创客"的转变。学院还将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创客的支持力度,认知识、资金、场地等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

    ()寻求突破,找好培养创新人才的“着力点”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以兴趣为导向,才能真正实现专业与教育的融合。学院一年级的学生在完成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后,轮流进入创业园进行参观学习,并有机会在园内实习。在对学生进行“宽口径”"基础教育之后,二、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加盟园内现有公司或者选择自己开展创业实践。

    其次,将“跨界融合”的理念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一方面可以将相近的专业进行融合,如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与通信工程专业等;另一方面可以以某个项目作为融合点,进行跨学科甚至是跨行业的创新融合,像化工系与计算机系以互联网大数据为背景,开发化工生产监控设备等项目。

    再者,还要注重距离互联网边界有一定距离的专业,像哲学、教师教育等,要依托互联网,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网络技术,形成跨专业和跨学科的能力与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擦出创新的火花。

    ()培养创新型教师,担当创新教育发展“新引擎”

    教师担当着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任,他们应成为“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引擎”。所以高校要注重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让他们敢于担当起创新教育发展的重任。

    学院制订了适合本校教师发展的“创新型教师发展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措施,建立健全与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型教师人才培养体系。对教学创新拔尖、教学绩效卓越以及应用型的精英人才“量身定制”了培养计划;展开教学综合改革,通过教考分离和混合式教学等形式,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两部分内容进行重点改革;聘请创业经验丰富、创业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理论实践基础的成功创业者、企业家以及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用实践经验给大学生上好创新创业教育的"生动一课"。在校教师同时可以通过现场观摩,积累经验,提升能力。近几年学院还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入驻创业园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实践来了解如何创业,创业的困难与瓶颈,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孙莉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