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标准化
时间:2016/10/28 10:20:58   点击:0   [ 关 闭 ]

杜怡萍

    一、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者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可见,标准化是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建立“条款”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标准即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标准化活动过程包括“制定——实施——修订——再实施”四个步骤。

    国际标准化组织,即标准化原理研究常设委员会,1972年出版了桑德斯所著的《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一书,从标准化的目的、作用和方法上提炼了七项标准化原理:(1)简化原理。标准化的本质不仅为了减少目前的复杂性,而且也以预防将来产生的复杂性为目的。(2)一致同意原埋。标准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全体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应该通过所有相关各方的相互协作来推动工作。(3)实施价值原理。标准出版后,如果不实施就没有任何价值。由于在制定标准时要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当各方面利益出现冲突时,只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加以解决。(4)选择固定原理。标准是作为制度予以实施的,应该在某一时期固定不变,以利于实施。(5)定期更新原理。标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复审,必要时,还应进行修订。修订的间隔期不能过短,也不宜过长,要根据每个标准的具体情况而定。此外,对于产品的技术标准必须遵循检验测试原理,对于国家标准必须以法律形式强制实施,遵循法律强制原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标准化活动涉及的系统日益复杂和庞大,标准化方案的最优化问题更加突出、更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最优化原理。所谓最优化原理即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效果,实现标准系统的结构优化。最优化方案的选择不是凭经验的直观判断,更不是采用调和争执、折中不同意见,而是借助于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二、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同时也是社会用人单位选用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从结构来看,专业教学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标准的功能特征。概言之,专业教学标准具有指导性、强制性、通用性等特征。

    1.指导性

    专业教学标准旨在规范专业教学,保证一定区域范围内同一专业教学的目标规格、管理规范的一致性,是指导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专业教学开展的基本文件。因此,指导性是专业教学标准的首要功能。

    2.强制性

    尽管专业教学标准不需要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但它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制的,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因此也具有强制性,即在同一区域内,开设同一专业的院校必须执行。

    3.通用性

    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是在同一区域内教育利益关联方共同协商的结果,必然能满足利益关联方的共同要求,因此是通用性的。由于同一区域内的专业办学存在差异,所以专业教学标准不应是最高标准也不是最低标准,应该是基本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的通用性也决定了其基础性。

    三、建立“政研校企”四方协同的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机制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涉及多个利益关联方,标准建设需要多方协同,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因此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政研校企”四方协同机制。以广东省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为例,标准建设始终坚持“管、办、评、研”分离的原则,立项、实施、试点工作均由省教育厅职业教育相关处室负责,过程组织与指导工作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负责。采取竞标方式,由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联合行业、企业组成项目组,共同承担研制工作。如中高职衔接标准研制项目申报必须由中职学校、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三方联合,组成项目组,具体开展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工作,由教育厅组织专家组负责项目验收评审工作。这样,从机制上保证了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标准化。

“政研校企”四方协同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明确各方职责、各司其职。教育行政部门是标准制定及组织实施的主管部门,是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主导方;教科研机构协助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过程性跟踪管理,把握标准建设方向和规范,明确标准建设埋念、路径、方法,是保证建设质量的重要指导方;职业院校是研制和执行标准的主体。在标准研制中,必须联合区域内开设同一专业的职业院校共同开展研究,保证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案例分析的典型性,参与专家的权威性等,以符合标准建设的一致性原理要求,标准才具通用性;行业企业是标准建设不可或缺的主体。因为按照专业教学标准培养的人才是为行业企业服务的,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岗位能力要求是专业教学标准的依据。因此,行业企业是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依据提供方。

四、遵循规范化的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路径

职业教育专业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为保证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水平的一致性,各种专业的教学标准建设必须遵循相对一致的建设路径。广东省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起步早,在学习借鉴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根据标准化建设原理要求,结合广东省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探索出一条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基本路径。

在“能力核心、系统培养”理念指导下,按照设计框架、构建标准、分级培养、衔接贯通的思路,将标准研制分解为供需调研、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标准编制四个环节,并形成循环系统。

1.“能力核心、系统培养”思想内涵

“能力核心”是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工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系统培养”是指面向学生的职业生涯,培养“中——高——本”衔接贯通、分级培养的专业人才。在操作层面,“能力核心,系统培养”的关键在于通过岗位的分层实现能力的分级,通过分级的能力,定位教育的层次,构建“中——高——本”有机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四层含义:(1)设计框架。借鉴国内外先进职教经验,如英国的职业资格框架体系,根据对应岗位群的实际,设计覆盖岗位群、能力分级的职业能力框架。(2)构建标准。基于职业能力框架构建“中——高——本”衔接、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3)分级培养。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分级培养的埋念,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衔接分层的中职、高职乃至本科课程。(4)衔接贯通。由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主导,设计转段、自主招生考核等环节,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分段完成课程教学,通过层次分明、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纵向联系通道。

2.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基本环节

(1)供需调研环节。通过调研,对每个专业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对比,供给情况即规模、教师、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情况;需求情况即人才需求、能力要求、资格证书要求、岗位变化等方面情况,从而确定各专业的岗位群及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厘清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为后续专业建设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2)职业能力分析环节。针对“中——高——本”衔接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及其发展路径,依托行业企业专家开展职业能力分析,借鉴国内外职业能力研究成果,形成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能力标准,确定典型工作任务。(3)课程体系建构环节。以供需调研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分析为重要依据,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是职业生涯发展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领域的能力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确立中职、高职、本科的课程门类及其结构。(4)标准编制环节。撰写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的文本,首先需制定统一的、规范性的文本模板,保证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形式结构上的一致性。专业教学标准内容结构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规格、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要求、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实施建议等内容。核心课程标准内容结构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结构、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内容。基于前三个环节,尤其是将能力转换为课程之后,编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已有扎实的基础,标准形成也水到渠成。值得说明的是,这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循环往复的,尤其是标准实施过程中,在保证标准的稳定性同时,需要定期进行修订,修订工作也须按照这一路径开展。

    五、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关键因素

    1.以职业能力标准为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向,也是建构课程体系及开发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同时,职业能力也是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重要考量。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职业能力必须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对接的关键点。

    职业能力标准是指对特定岗位或岗位群中职业能力的条目化、系统化、精确化描述与制度化规定,是职业标准的核心。发达国家的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依据。如,美国确定了高度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国家职业标准;英国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闻名于世;德国形成了以工商会IHK证书为代表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我国在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开发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我国颁布了新修订的职业分类大典,职业资格证书正在清理整顿中,科学规范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和职业标准还正在建设之中,由此,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在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工作中,确定各专业对应的岗位及其职业能力标准是一项既艰巨又关键的工作。职业能力标准的获取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各种职业能力分析方法,例如北美的DACUM分析法、德国的BAG分析法、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开发方法、英国的功能分析法、世界银行推出的职业和能力分类系统,也可运用我国本土化的职业能力分析法,如“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方法等。

    2.以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为建设纽带

    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是专业人才所面向的工作岗位及其进程,包括初次就业岗位和经过一段时期实践后能够升迁到的发展岗位,这些岗位有与所学专业直接相关的,也有间接相关的。确定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是专业教学标准第一环节供需调查必须完成的重点工作,必须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邀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访谈或座谈,清楚、明确地列出本专业可以胜任的岗位以及升迁路径。其次,对各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进行统计,确定毕业生的岗位就业分布比例,并按照不同教育层次如中职、高职、本科进行就业岗位分布的统计分析。最后,根据专业发展理念,在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提炼,绘制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图,确定中职、高职乃至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如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共分为六级三类,其中中职层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定位为第Ⅰ、Ⅱ级的岗位,高职层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定位为第Ⅲ、Ⅳ级的岗位,本科层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定位为第Ⅳ、V、Ⅵ级的岗位。对这些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即第二环节工作,就可以获得分层分级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这些能力就成了各层级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人才规格、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建构的重要依据,可以顺利开展第三、四环节工作,从而使“能力核心、分级培养”的理念落到实处。可见,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是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纽带,它将各环节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

    3.运用科学方法保证建设质量

    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过程及成果的质量保证不仅取决于理念和路径,也取决完成各项工作的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这个细节就是科学方法。广东省在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基于“能力核心,系统培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提炼了供需调研方法、“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方法、课程与能力对接的方法、“宽专结合”的课程体系建构等方法。

    如,“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就是借鉴国内外职业能力分析法的思想,结合广东省职业教育标准研制的具体要求,总结提炼出的一种本土化的职业能力分析方法。它从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个维度,通过专业对接职业岗位、职业岗位细分为工作项目、工作项目细分为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细分为职业能力四个步骤,最后从完成工作任务应具备的技能、工具、方法、要求、知识五个方面解析职业能力。通过能力分解,有效地将行业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显性化,不仅描述了专业能力,而且具体化了职业素养,为后续的课程体系建构、课程标准编制及课程内容开发奠定基础。再如,课程与能力对接的方法,有序地将职业能力转换到课程之中,或将课程与职业能力有机对接,从而将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这些课程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技能训练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也有学科课程,解决了以往课程内容开发与职业能力分析脱节的问题。科学方法的运用,是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标准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专业教学标准成果的质量保证。

    4.经费投入是重要保障条件

    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需要广泛地调研,召开各种研讨会等,有大量的工作要完成,经费投入是重要的保障条件。以广东省一个专业的中高职衔接标准建设为例,其工作量如下:在供需调研环节,至少要调查60家行业、企业以及企业的相关岗位,中高职院校各至少10所,中高职在校生各300人以上,中高职毕业生各300~500人,且样本必须覆盖全省。在职业能力分析环节,至少召开两场次行业专家分析会,每场次邀请10~14位专家。在课程体系建构环节,召开一场教育专家研讨会,至少邀请中高职专家各6人。在标准编制环节,要完成一个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10门以上的核心课程标准,这些工作都要有资金保证。根据以上建设工作事项估算,一个学段的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如编制中职层次的专业教学标准,高职层次的专业教学标准,现代学徒制的专业教学标准,一般需要10~15万元。两个学段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如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高本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一般需要25~30元。

    综上所述,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接职业能力标准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化的建设原理,走标准化的建设路径,运用科学化的建设方法,才能保证专业教学标准的质量水平和应用效果。

孙莉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