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就像谈恋爱
时间:2015/6/17 15:52:57   点击:0   [ 关 闭 ]

不犹豫 不后悔

找工作就像谈恋爱,因为都是需要缘分的。找一个好的恋人和找工作就像谈恋爱,过程有很多相似。

    有同学把找工作用“邂逅”来形容,求职不可能只等待邂逅,而是要经历过程。找工作之前或许我们都会有很多期待,之后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会逐渐降低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立足现实。很多人也在这个过程不断地降低自己的要求,现实的选择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也有更多的同学在这个时候开始思考:究竟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这很像谈恋爱,开始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的想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也开始降低要求,现实地选择可以共同生活的人。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好工作的标准,之于求职,有一个普遍的标准就是:获取心仪的工作。这就要求:第一,要能找的到工作;第二,找到的工作是符合自己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标准。很多人口中的“找工作难”是因为能找得到的工作大部分不符合第二条标准,而自己又不愿意委屈接受,于是“高不成低不就”只能吃“夹生饭”。这是人之常情,倾全家之力进行高等教育的投资,到头来收益见微,心里难免有抵触情绪。

    就业和择业,如果规划好的时候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而这个其实需要我们从大二就开始思考,至少也要从大三开始反思自己的就业问题。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学生,应该把完善自我、积累经验放在第一位。不管什么类型的工作,不管哪个行业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无论在哪个公司实习都有很多可以学习的知识。

    印度有一位哲学家,饱读经书,富有才情,很多女人迷恋他。一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喜欢她,却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哲学家用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所在,分别罗列下来,却发现两种选择好坏均等,真不知该怎么办。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又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个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央求,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女人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10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了!”哲学家听了,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引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而后两年,哲学家抑郁成疾,临终,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句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那么我们前半段人生哲学应该是“不犹豫”,而后半段的人生哲学应该是“不后悔”。

最好的不一定最合适

    谈到好工作,很多人自然联想到公务员。小李被誉为中山大学中文系的“风流才子”,在校的时候喜欢发表小资文章,本科毕业后,他获得一家事业单位外聘雇员工作,负责起草机关往来文稿。通过不断磨练,他逐渐掌握一套机关公文写作套路,能力也得到上级的认可,开始负责单位领导甚至厅级领导文稿,这对刚步入职场的小李而言,是份难得的体验。虽然工作蒸蒸日上,但小李一直为解决不到编制问题而烦恼,受工作群体的耳濡目染,他对公务员有了美好的向往:活少、收入稳定。

    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小李可谓憋足了劲,业余时间不断备战,不仅买来了大量真题,还参加了考试培训班,但凡公务员考试,无论是国考、省考还是市考,小李都参加,为的就是那份在大多数人看来最具安全感的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他最终考取了家乡医保局的行政岗位。接到体检通知电话的一刻,小林激动万分:“船票”到手了!

    出乎意料的是,小李被分配到了前台工作,受理医保报销申请,负责审查患者药物是否符合报销资格。“靠文字混饭吃的我,现在每天从上班开始说话说到下班,还要把几百种药物牢记于心,确实有点打肿面充胖子。”眼下,小李端的是外人看来的“铁饭碗”,但与自己兴趣、技能不相符,公务员究竟是小李逃避风浪的场所,还是终身奋斗的事业呢?

    小李的经历正是部分考公大军的缩影:缺乏对岗位的全面认识、忽视自身与岗位匹配度,盲目追求“活少钱多”的工作。事实上,公务员并不与“活少钱多”划等号。公务员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享受公费医疗等优厚的待遇,与此同时,他们也肩负着为民服务的使命,任务艰巨而沉重。另一方面,我国公务员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体制改革,聘任制、公务员轮岗等政策逐步推行,目的是优化公务员队伍,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当前盲目报考公务员的乱象。

    日前,有网站发布了最具安全感的十大职业,公务员、医生、教师等也榜上有名。无可否认,在一段时期内,这些仍是性价比高的职业,但随着行业的发展,竞争机制引入,一劳永逸的工作难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宋代诗人朱熹的名句,他以此勉励读书人要不断学习才能进步。有活力的企业也是不断引入“活水”,因此对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选拨适合的人,而不是考试能力强的人,已经成为公务员,乃至很多岗位选拔人才的标准,薪酬福利好只是表面光鲜、暂时安逸,没有兴趣和发展前景为支撑的工作,最终只会成为海市蜃楼。

    和小林一样困惑的,还有任职于市场策划的高先生。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做“29岁现象”,即29岁以前,属于青春“保质期”。29岁以后,就Timeout(过期)了。因此,如要在青春岁月里有所突破,创出一番事业来,就宜赶在青春“过期”之前,这让29岁的高先生有点惶恐。他这样叙述自己五年的职业生涯:曾经以为学历可以让自己插上腾飞的翅膀,于是非常努力地考研,虽然考上了,不料研究生却贬值了,多如牛毛;曾以为好好工作,就可以成为好员工,但不会溜须拍马,最后先进还是与自己无缘;也曾学着下海经商,看别人做生意就赚钱,自己一做就赔钱。

    已近而立之年,事业却难以自立,高先生不禁感叹:“几条路都走不通,我究竟能干什么?”高先生觉得29岁是一个思前想后的年龄,也是一个充满期待也犹豫的年龄。”小林盲目投身被标签为性价比高的职业,千军万马走独木桥;高先生尝试不同岗位屡屡碰壁,在犹豫和彷惶中浪费光阴。他们的际遇告诉我们,并不是热门的就是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     最好的职业。

事实上,我们应清楚认识到,最热门不一定就是最适合,上述故事主人翁在求职路上遇到阻碍,正是因为缺乏清晰职业规划,发展方向模棱两可。职业生涯规划有如量体裁衣,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已,盲目跟从只会偏离正确轨道。所谓职场“诺亚方舟”,其实是以理想为承载,以兴趣为动力,入职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寻找适合自已的诺亚方舟,也就是以自身职业明确性为衡量标准,了解自身的能力、经验和擅长,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找准自己的位置。

张悦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