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求职套路多职场新人怎么办?
时间:2021/6/29 10:40:00   点击:0   [ 关 闭 ]

 

毕业求职套路多职场新人怎么办?

续蔚一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毕业生群体社会经验少,求职心切,一些不法机构便抓住这些弱点和心理,打着招聘的幌子,做着诈骗的勾当,设计各种套路和骗局。大学生一旦上当受骗,轻则误事伤财丢面子,重则泄露个人隐私,影响征信,甚至会因为被盗用信息而背上巨债。如何练就火眼金睛,分辨黑中介”“假代理?怎样避免踩到雷区?我们不妨从一些大学生的受骗经历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常见骗局一:诈骗金钱财物

大二学生张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开学之初,他想找一份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便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几天之后,一位自称是某互联网职业推介平台的HR联系了张宇,声称只要在平台上注册成为会员,就可以为他找到与自身求职目标匹配度高的高薪工作,但前提是要缴纳500元的会员费和1000元的入职培训费,并且要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技能培训。当时就想着缴纳1500元不仅能成为会员,还可以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技能,毕竟大学生找工作不容易,不能因为1500元就放弃一个机会,所以就交钱了。张宇说。在会费缴纳两周之内,公司并未给张宇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也没有联系他再进行培训。他几次致电公司的负责人,该平台才为其介绍了几个在餐厅做服务生和超市收银的工作。张宇对此非常愤怒,要求退还押金,工作人员却声称此类情况属于求职者单方面不接受工作邀约,已缴纳的会费和培训费也拒绝退还。

张宇遭遇的是典型的培训贷陷阱,诈骗公司通常承诺先培训 后就业,诱惑求职人员缴纳培训费、会员费、报名费等,一旦诈骗多人成功,则迅速携款逃之夭夭。更有甚者,要求应聘者通过网络借贷支付高额培训费用,并签订贷款合同,求职者不仅不会获得工作,还将会背负贷款产生的高额利息。因此在应聘过程中,要认真了解招聘单位以及求职平台的相关情况,遇到巧立名目不断收费的,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常见骗局二:诈骗免费劳动

重庆某高校毕业生周涵开学之初,在某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经过两轮面试之后,被公司录用。负责人口头告诉她,按照公司规定,前三个月属于试用期,不签订合同,随后会根据日常表现进行考核,决定是否正式录用。试用期快结束时,周涵本以为可以顺利入职,没想到的是,公司却以工作不称职为由,将周涵拒之门外。事后周涵才得知,和自己一同进入公司的员工全都没有通过试用期的考核。一段时间之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新员工继续试用

劳动合同是避免试用期陷阱的有利武器,在用人单位要求试用前,不能只是将合同停留在口头,而要签订书面协议书,并仔细查看协议的各项条款、单位名称、法人代表、工作内容、劳动保护、薪酬待遇等。有些用人在协议里为自己明确的权利很多,而给求职者的权利很少,这样的协议要谨慎对待,要求其权责明确。

常见骗局三:网络刷单

网络刷单虽然是鲜少有人相信的老套路,但是至今仍然活跃。介绍人往往以敲敲键盘就能赚钱诱惑大学生,中途巧立各种名目进行收费,很多同学到最后,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大二女生刘敏就曾经因为刷单上当受骗。

去年暑假期间,刘敏在网上看到了网络刷单的广告链接,被足不出户,点点鼠标,日赚千元的内容所吸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联系了客服客服向她介绍了刷单的流程,返还佣金的步骤和提成的额度,刘敏带着好奇尝试着刷了第一单,很快就得到了提成。尝到甜头后,她逐渐放下戒备心,在按要求连续刷了几次大单后,刘敏向对方询问佣金和提成的情况,却被客服告知,刷单达到一定金额之后,需提供真实交易记录才能返还提成,并承诺交易额会在三个工作日之按照原路退回,刘敏按照对方提供的微信支付二维码先后进行了五次转账,几天之后,对方仍拒绝退还,并诱骗其继续刷单,这时,刘敏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损失达到3000元。

网络刷单”“刷信誉本身就属于违法行为,不法分子以高回报”“低风险诱惑求职者,一开始为了获取信任,按期返还佣金,当你放松警惕,进行大额支付后,骗子便携款而逃。因此,在通过网络平台找工作时,不要被诱人的薪水所迷惑,更不要轻易向对方所提供的的账户转账。

求职陷阱套路千千万,绝不止上述三个案例可以概述,甚至有些学生误入传销、诈骗等违法犯罪团伙,给个人及家庭带来严重财产损失、机会损失、甚至生命安全威胁。

当前,求职陷阱之所以时有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毕业生涉世未深、意识淡薄、经验不足,对各种骗局的面貌等认识不足,也有贪小利、小便宜、走捷径的思想诱导作用;二是个别不法分子抓住学生的弱点,精心设计各种陷阱,建立了系统完整的欺骗组织机构和人员力量,让涉世未深的学生防不胜防;三是市场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所谓潜规则在一些地方还有生存土壤,就业信息披露和监管机制还需要完善,全民法治观念、法制意识、执法机制等还需要加强。

提高风险意识,主动维权

面对形形色色穿着隐身衣的职场骗局,高校毕业生要切实提高警惕。

第一,增强风险意识。

对要求缴纳高额培训费”“会员费”“押金”“加盟费或者巧立名目不断收费的工作,尽量不做。多数情况下,正规的企业不会乱收费,也不会给出舍小钱、赚大钱的承诺。我国《劳动合同法》第9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所以,如果遇到还没入职,就开始收取费用的公司,大学生一定要加强防范,避免入坑。

第二,提高鉴别能力。

一些打着广告承诺工作简单、低风险、高回报的职位,大部分都是骗局。轻轻松松就能赚大钱,往往不可信。要知道,看似天上掉落的馅饼,更多的是陷阱雷区

第三,保护好个人信息。

求职过程中要保管好个人证件,不要随意将身份证、学生证、毕业证、银行卡等交给公司、中介结构或者个人保管,防止隐私泄露或者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盗用。求职者要学会分辨求职网站的安全性和信息的真实性,即便是很多正规求职网站和平台,也可能有骗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切莫对平台太过放心而放松了原本的警惕。

第四,懂得基本规范。

毕业生在求职时,应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正式进入单位之前,要谨慎签定劳动合同,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和审核,是否在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之内,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等平台和软件查看企业资质,是否有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二看书面合同或者协议的字句是否准确、清楚,不能用缩写、简写、替代或含糊文字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例如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薪酬待遇、社会保险和福利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责任等,以免误入骗子的陷阱。

第五,学会用法维权。

当毕业生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要第一时间报案,寻求法律保护,维护正当权益。由于劳务诈骗往往涉及公安、网信、工商、人社等部门,若被投诉对象为合法机构,求职者可以向人社部门寻求帮助;如遭遇网络非法借贷、网络传销等,应第一时间向工商、网信等部门举报;若求职受骗情况特别严重、诈骗金额较高,可以到公安部门进行报案。

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