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强化、聚力增强 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开创就业 工作新格局——2021年《政府 工作报告》精神解读精
时间:2021/6/29 10:37:57   点击:0   [ 关 闭 ]

 

继续强化、聚力增强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开创就业工作新格局——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解读精读

杜彬恒

34-12日,备受全球和全国人民关注的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是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经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审议讨论,对81处进行修改后授权新华社发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2020年及其十三五期间就业工作取得辉煌成绩,科学谋划了十四五期间就业工作的战略目标,也提出了今年全国就业工作的政策措施。从报告来看,党和政府依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把就业政策提升到宏观经济政策层面,提出系列坚强有力措施促进就业优先政策落地。

优异的就业成绩单充分彰显制度优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从过去一年过去五年两个时间维度,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脱贫攻坚三个方面总结了就业工作取得优势成绩。过去一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过去五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特别是过去一年,在六稳工作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任务,坚持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以保促稳、稳中求进,有力抵御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就业带来的严重冲击,有力支撑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实现了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为党和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非常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就业成绩单。

过去一年是极为不平凡一年。党和政府主要从三个方面促进就业工作:一是稳住经济基本盘。加强宏观政策调整,坚持保就业保民生市场主体,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新增2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直达基层,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实现了经济增长2.3%,这为稳企拓岗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优先保障就业民生。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各地加大稳岗扩岗激励力度,多渠道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市场主体恢复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大幅度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近600万人,实施临时救助超过800万人次。三是发挥就业服务功能。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转变,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帮助返乡贫困劳动力再就业,努力稳住务工收入,让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创造幸福生活。

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我国经济社会能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国家,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潮,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稳步改善,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种优越性表现:党的全面领导能够落实就业工作主体责任,动员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市场主体促进就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让广大人民群众劳者有岗、劳者有保、劳者有获。

科学的就业新目标支撑民族复兴大业

十四五期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政府工作报告》将就业工作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板块提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的目标任务,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公共富裕板块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的目标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就业是经济工作和民生工作的双重属性。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起点。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爱岗敬业、勤奋创业,才能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失业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按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发展目标任务,必须将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才能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同时,才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保障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才能得到改善,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精准的就业新政策保证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已经确定,一年接着一年抓好落实是关键。开好局、起好步是今年全国各项工作的基本定位和重要特征。对就业工作来说,总要求是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要实现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在稳岗拓岗上下功夫。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社保、失业保险、以工代训等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积极扩大人员招聘,增加岗位供给,坚持市场化就业渠道,以创业促进就业。财政继续重点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赤字率拟安排3.2%,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负增长,地方转移支付增长7.8%,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幅超10%2.8万亿中央资金直达基层,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继续实施减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院提高到15万元。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同时,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只有稳住现有岗位,不断新增就业岗位,才能稳住就业基本盘。

二是坚持政策创新,在破解制度障碍上下功夫。要坚持破除一切制约和影响就业创业的制度性障碍。坚持一降”“一保”“一补三项政策创新,为促进就业增添活力。一降是降低就业门槛,主要是准入类职业资格方面,动态调整职业资格目标、降低考试年限要求。一保主要是职业伤害保障,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比如直播带货等新就业形态,为从业者提供保障。一补主要是对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新经济发展催生新业态、新岗位,就业形式打破传统,基本实现从业者就地参保。

三是聚焦重点群体,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报告中继续强调要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909万人,与去年未就业毕业生数量叠加将超过1000万人,就业压力和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目前,中国退役老兵人数已高达4000多万,并以每年50万左右的数量在增长。退役军人面临三无问题,就业任务非常繁重。农民工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群体数量大、劳动技能低、收入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一人可能导致一个家庭陷入困难。因此,要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完善就业任务。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同时,要继续加强对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四是强化技能培训,在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加强培训、提高技能、适应要求是解决就业问题关键环节。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失业人口等在就业岗位需要上有一定差距,需要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才能适应岗位要求。因此,要构建培训资金、体系、基地等一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格局。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让更多待就业群体享受培训机会、提高职业技能。要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适应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求。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特别是加强对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其稳定就业,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五是突出公共服务,在健全体系上下功夫。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运用就业专项补助等资金,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

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