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法律安全教育,提升就业培训质量,为毕业生求职保驾护航
时间:2021/5/26 10:22:57   点击:0   [ 关 闭 ]

 

增强法律安全教育,提升就业培训质量,为毕业生求职保驾护航

王洋

20207月,刚刚毕业不久的刘丹通过朋友的介绍了解到某公司正在招聘网络主播,没有学历、能力要求,月薪能达到一万元,还可以到海外工作,这让她颇为动心。出于对朋友的信赖以及高薪的追求,尚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刘丹就自费出国前往企业。到了当地后,刘丹和其他同去的4个大学生被告知,公司暂时没有主播名额,可以先从事线上客服,待有名额后再转岗。在企业承诺十足的保证下,刘丹决定留下。经过简单的业务培训,她成为了一名微信炒股群里的客服代表,解答群内客户的问题,并负责引导当事人将股金转入至特定银行卡号。工作一段时间后,刘丹发现,企业涉嫌以虚假平台做融资服务诈骗他人财务,她即刻想要辞职。而当她向企业提出申请往返机票报销时,被果断拒绝了。考虑家人对自己出国工作并不知情,再加上往返机票需要不少钱,且公司领导一再挽留,刘丹决定把机票钱挣出来后再回国。20209月,刘丹离职了,而就在她回国后不久,公安机关以刘丹涉嫌诈骗罪的罪名拘捕了她。

从寻求高薪到被刑事公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刘丹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她万万没想到,自己原本只是为了赚钱,却被不法分子带入歧途,她的父母更没有想不到,刚毕业的女儿怎么会触犯法律。东奥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凯斌依然记得刘丹的父母向他咨询时的场景。两个人毫不知情,不知道女儿出国,也不知道她为何被公安机关拘留,更不清楚刘丹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刑事处罚,非常茫然。赵凯斌告诉本刊,刘丹非常懊悔自己被利益蒙住了双眼,如今后悔莫及。不核查工作单位的资质、不签署三方协议、不了解工作性质,盲目追求高薪,相信所谓朋友的介绍就去工作是毕业生求职中容易被骗的重要原因之一。赵凯斌说,更需要警惕的,是大学生们在求职中缺乏基本的防范风险意识。

刘丹的经历不是个案,近年来陷入培训贷”“校园贷乃至内推实习、盲目追求高薪受骗的毕业生报道常见报端。本以为是简单的app注册,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网贷的申请;本以为能够提高职业素养,结果缴纳了高额的培训费却一无所获。设局者精心布局,一步一步引入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进入圈套。而当他们反应过来,又往往求助无门。

面对不断升级的求职陷阱,毕业生们迫切需要提高求职风险防范意识,对用人单位的资质、岗位信息进行审核,谨慎签订各类协议、劳动合同。对于天上掉馅饼好事儿要保有警觉。另一方面,作为校园招聘的主阵地,高校也要切实守好大学生就业安全的第一道关卡。

守卡,责无旁贷

我们在日常的就业指导课中反复提醒学生,只要是涉及到有企业收费的项目就提醒学生不参加。签订劳动合同时,也提醒同学们要仔细查看每一条约定,该填写的内容约定要填写,不明白的要向老师询问,提高法律意识。云南农业大学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张东艳告诉本刊,学校对所有进校招聘的企业都会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企查查等多个平台和软件核查电子营业执照,并要求企业上传法人信息,之后再进行人工核查,避免疏漏。在企业进校宣讲中,会安排专人全程跟陪,一旦发现企业有不当言论和行为就会采取措施,暂停宣讲,与企业沟通交涉。对于那些预约了校招展位并未前来的企业和曾经经查询有违约情况的企业我们一律拉入黑名单。张东艳说。

采访中本刊发现,大部分高校已经形成了从日常教育到毕业、假期实习等重点时间段宣讲,从入学到毕业全覆盖的一系列针对实习、求职安全的教育举措。对于到校招聘企业坚持凡进必审,有的高校还与学校保卫部门、属地公安部门合作,加强警情沟通。比如在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管理部门与属地派出所联合开展求职安全讲座,向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在江苏师范大学,安全教育已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通过各类主题教育、报告会,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定期通报典型案例,以常态提醒引导毕业生提高警惕。在华中师范大学,依托辅导员老师,从新生进校起就紧抓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

然而即便高校严防死守,不法分子依然有漏洞可钻。面对欺诈手段的不断升级,高校在持续抓好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进教学、进课堂的同时,探索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提升防范手段和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是当务之急。比如对于一些不法企业打着大型单位、招聘人数和岗位众多的旗号进校招聘,在人工核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采取人脸认证、大数据筛查,与其他高校相互核查等方式,跟踪了解企业近年来用工社会评价,确保将欺诈事件的可能性最小化。对于以劳务派遣形式招聘的第三方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保持警惕,确保用人单位资质和招聘信息真实合法。在签约中,要特别提醒同学们劳动合同的形式。采用案例分享等方式对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培训贷”“套路贷”“传销招聘等不法行为的套路特征进行分析,及时总结梳理。通过持续升级技术手段和加强企业资质的多方审核,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毕业生的求职风险。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从健全完善师生权益保护救济机制、健全完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开展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等九个方面提出了山东省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推进的机制体制。《意见》明确,2021年山东省高校全部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这一工作内容的探索,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普法教育工作研究和实践,推进教师和学生遵法、守法和用法的意识和能力。

提质,势在必行

不法分子欺诈行为屡屡得逞的背后,有大学生们对工作的急于求成,有风险意识的缺失,有对于他人的盲目信任,也有对了解职业世界的迫切需求。

因为不了解企业招聘需求,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申余参加了某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机构组织的培训,并差点被说服向银行贷款。在多方调查,了解到该机构涉嫌利用学生提供的身份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借贷大笔资金的非法行为后,他最终放弃了培训。

不少大学生也是抱着和申余一样的心理参加校外机构的培训,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不了解行业知识,对职场感到焦虑。由于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内容不解渴,当看到更具吸引力的内容时,大学生们很容易被蛊惑。现在不少同学都考公务员,但学校指导课上对于公务员的理解非常片面,往往只是谈什么是公务员,对于想要成为公务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对职业发展方面的介绍特别少。对我们来说,必须先了解岗位,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避免盲从和盲目选择。学校要加强这方面的内容分享和经验介绍。刚刚成为公务员的何以表示。

要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实习实训效果。发挥好师生、校友、学校重点用人单位等资源,向在校生提供更多的优质实习岗位。江苏师范大学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周显洋认为,将招聘岗位前置到校园,学生在校园即可完成相关岗位的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缩短成长周期,企业也会收获满意的人才。近年来,江苏师范大学先后建立京东龙湖精英领导力百胜经理人爱心房产等就业创业先锋班,根据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选拔企业准成员,累计培训学员1600多人,促成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先锋班的实践证明,契合就业创业软实力的模块化培训与强化,可有效增强学生的理论素养、技能掌握、言语表达、公益奉献、心理抗压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成长提供强有力的助推。尤其是缩减了学生职场适应时间,增加学生创业成功几率,实现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共赢的目的。周显洋说。

华中师范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副处长郎东鹏认为,增强对企业的了解,解决实习和就业脱节的问题,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将招聘工作前移。比如用人单位在每年的3-5月份到高校招聘实习生,招聘流程完全按照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流程。暑假开始接受实习生入企培训,之后约定实习期限,安排学生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进行双向选择。实习期间用人单位发现不合用的学生,应及时告知,允许其选择立即退出或实习结束后退出;实习期间若学生发现单位不理想,也可以随时退出;若实习期结束,学生没有提出退出,实习生接受单位在实习结束之前也未通知过学生不合用,双方理应签订《就业协议书》。若用人单位在实习期满才通知学生不合用,并拒绝签订《就业协议书》,学校应把该单位拉入黑名单郎东鹏说。

对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缩小高校就业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差距,采访中师生们表示,高校需要进一步拓展实习资源,丰富参与企业的性质、行业范围和实习培训内容,让每一个专业的毕业生都能够享有实习和获得培训的机会。特别是打通不同学院间实习企业的壁垒,共享实习、培训资源。同时,需要有效促进实习与就业的有机结合,针对企业关注、学生关心并且能力不足的薄弱环节,引导企业设立实习目标,培养计划,聚焦学生在实践中打磨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使实习结果让双方都满意。

从个人的长远发展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行为,单纯的面试技巧的指导并不能够让个人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特别是在面经遍天下,面试官深知各种套路的当下,反而会弄巧成拙。在就业指导服务中,对行业、岗位进行梳理和分析,让大学生以更多的角度了解社会发展、行业变化乃至岗位的需求,从追求更长远的成长考虑,是非常重要的。高校需要不断开拓思路,切实满足学生求职中对于职业指导的现实需要。当每一位大学生能够从切实的个人定位出发,就越能做出理性的选择,规避求职的陷阱。

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