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双创 教育升级建设研究
时间:2021/5/26 10:20:51   点击:0   [ 关 闭 ]

 

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双创教育升级建设研究

李俊琦

一、高职双创教育升级建设的时代课题

(一)国家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的时代责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人才。同时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推动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文件,有效激励了各高职院校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热情和干劲。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出台后,教育部开展了创新创业50强、创新创业示范高校评选工作,树立了一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标杆。2018年国务院《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国发[2018]32号)出台后,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机制的跨越,各高职院校在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上开始新的行动,开展了更高站位、更远谋划和更有实效的教育行动。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推动了高职院校新一轮全方位改革创新。2020双高计划进入实施阶段,各高职标杆院校纷纷把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写入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助力学校人才培育高地建设的重要路径。

(二)高职院校提升职能的发展需要

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能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是高职院校的应然状态,也是衡量双高计划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应用和产品升级,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在新一轮高职院校提质培优的建设任务中,双高建设采用的阶段评价、有进有出的竞争机制,既激发了学校的发展动力,也承受着被超越被淘汰的压力。双创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既是高职院校着力提升和发展的建设任务,也是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师生共创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科技应用研发能力的重要环节,双创教育也成为学校最具创新发展活力的服务社会、技术融合的桥梁。

(三)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提升的迫切任务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和技术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将从产品智能化、工业设备智能化、生产方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五个方面推动实现产业升级的战略目标,由此必将带来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产生根本变化,未来智能工厂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创新能力是人才规格的核心[3]。双创教育通过创业项目训练,建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将知识传递转变为知识创建,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双创教育学习过程把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强调个性化培养,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成果在适当的学习情境中得到很好的展现和强化,同时开展模块化教学项目,通过项目式学习、情境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自主性[4]。双创教育通过激发学生、鼓舞学生、成就学生,让学生成为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机的创新创业力量。

二、高职双创教育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双创教育作为实施双高计划的重要内容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其在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建设现状与新发展要求之间存在诸多不协调、不适应,严重制约了双创教育的升级建设。通过对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建设现状的调研分析,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双创教育资源系统性整合的推动力不足。自2015年国家及各级管理机构出台多个文件加强高校双创教育以来,高职院校内部各部门从本系统出发落实文件精神并开展工作,但学校内部双创工作顶层设计系统性不强,存在多头管理、体系不清晰的问题,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系统体系与高效的协同机制。

二是双创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学改革的机制不健全。双创教育推进过程中存在目标单一、教育内容分散、教学实践欠缺等问题。高职双创教育要深度融入人才培育全过程,需要从制订人才培育方案着手,以学生创新能力培育为目标,分解目标任务,整体推进,形成合力。

三是双创教育师资缺乏。师资缺乏问题不能主要依靠外请师资解决,要从学校内部培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到目前为止,一些学校内部还没有形成以双创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共识,依然有部分教师认为双创教育是学院层面,以及部分专业课程应承担的任务,与自己所教课程的建设关系不大。

四是教学安排方面存在短板。双创教育目前开展的主要载体为第一课堂的双创创业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创新实践课程与第二课堂的各类双创大赛等,存在执行主体分散、各部分教学和实践任务割裂的现象,需要进一步系统整合。

五是教学内容与新技术应用脱节。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重要实施者,高职院校要通过技术赋能教育,在技术引领创新的时代浪潮中,把最新科技成果及时引入教育教学,以双创教育为抓手,在技术技能应用创新上走在前列。

三、高职双创教育升级建设的深化逻辑

在双高建设目标下,高职双创教育应紧紧把握自身支撑经济发展、助力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设任务,抓住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面向发展着力深化三个方面:一是紧紧抓住专业核心竞争力,以专业为依托,在专创融合上取得新突破,寻求融合发展。二是技术赋能,运行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使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支撑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上发挥更大作用[5]。三是文化赋能,把高职教育置身于五千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用班墨匠心文化为职教发展培根铸魂,让文化底蕴在高职传承教育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创新创造,凝结价值共识[6]

(一)专创融合,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撬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的源动力来自于专业技术技能创新,要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深化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重要建设任务。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通过优化创新创业课程结构,建立专业+创业交叉融合的专业结构框架,建立深度融合专业教育的全覆盖、分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深化双创教育的新探索。学校正在进行的基于OBE成果导向的课程改革与双创教育理念高度契合,运用OBE理念建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更清晰,更有效促进双创教育成果转化[7]双创类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关系将产生新变化,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改革,教师成为创新驱动的引领者,把创新创业中最活跃的学生资源调动好、组织好,将有效促进师生共创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

(二)技术赋能,推动最新科技成果向应用转化

双高建设要服务国家战略,支撑产业高质量升级,助力产业强国,就要在新技术应用转化上有更大作为。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人类历史上技术传播速度最快、渗透力最强、应用最广泛的高新技术;面对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创新创业教育要主动作为,以专创融合为突破口,把应用于工作和生活的新技术作为主流创新方向,在科技让生活更加美好上发挥更多作用[8]。代表中国青年学子创新创业项目最高水准的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主赛道金奖项目无一例外来自于最新科技应用,高职赛道金奖项目80%属于最新技术技能应用项目。连续16届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培养、锻炼、选拔了一大批创新创业优秀项目和优秀人才,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上,彰显了青年学生的创新活力[9]

(三)文化赋能,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

高职文化是高职院校的根与魂,也是高职院校终极的核心竞争力,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汲取的精神动力。中国职业教育在国际互动中,最坚实的根基在于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高职文化的中国心,赋能高职教育发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在多场报告中讲到,用班墨匠心文化夯实现代职教发展根基,铸就大国职教文化自信。班墨文化闪烁着中华民族创新创造的智慧和工匠精神的光辉,鲁班工坊以代表中国大国工匠的技术符号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与世界对话、交流的实体桥梁。饱含热爱职业、强于实践、精于技艺、勇于创造的班墨匠心文化成为职业教育的”[10]。高职双创教育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继承中传承、扩散、适应、创新。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金奖项目,一款儿童玩具项目《云木稚趣——打造全国最佳的木玩具支持平台》立足文化中国,树立打造玩具民族品牌的志向,体现了高职创新创业项目肩负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自觉。在高职教育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在文化赋能上更加赓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使命。

四、高职双创教育升级建设的实施路径

双创教育从课程化教育到体系构建,再到双创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经过了课程体系从单一到多元,资源建设从组合到融合,双创体系从树木森林的发展过程。以人才培育为中心和以服务发展为中心两个视角建构实施路径: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构建双创教育新体系,重在人才培育;二是以服务为中心,把双创教育置身于学校、政府、企业、行业、社会组织等众多社会要素共同参与的开放系统。

(一)深化三阶递进式双创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经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积累,优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谋划和结构设计,构建起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学校经过十余年双创教育实践,构建了基于扬长教育的三阶递进式双创教育体系,见图1三阶递进式双创教育体系根据教育对象的认知发展规律,以递进式的教育目标双创意识强化双创能力训练双创项目孵化为导向,建立阶梯式全覆盖播种个性化栽培精准化扶植的人才培育过程。在每个培育阶段开展细分的教育活动,形成了体系化的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坚持立德树人,以广谱式教育为基础,把双创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三阶递进、迭代优化,促进达成育人目标。

1. 第一阶:实施广谱式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全覆盖普及双创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以通识教育必修课为主,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训练》课程,开展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教育。

专创融合课程建设通过推进研学结合教学改革,对内容组织、授课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进行重构。在教学内容上,将知识体系与研究性任务相结合;在教学策略选择上,通过使用案例分析、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沙盘演练等探究式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创新;在教学评价上,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评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好奇心、创新力等符合研究性学习特征的意志品质。

强化财贸素养创新教育形成活跃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学校把德育工作与双创教育相结合,致力于学生财贸素养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主题教育,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创业大赛,依托丰富多彩的双创教育活动,启发调动学生的双创热情,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实现成才梦

2. 第二阶:实施扬长教育

面向有兴趣特长的学生搭建实践训练平台,把双创意识转化为创意项目,把学生社团、大学生科研项目、双创大赛以及专业实训融合起来,提升双创能力。

双创社团从学生的兴趣特长出发,重在激发学生内在双创潜力。学生创业类社团通过定期举办创意集市”“跳蚤市场等活动激发学生双创活力。学校定期开展创业宣传周活动,集中展示优秀创业项目,校友会定期回访优秀创业团队,并将典型的创业案例反馈到双创课堂,用身边人的创业故事为学生树立可亲可信的学习榜样。

双创类竞赛成为项目培育和教学深化的重要动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系列创新创业大赛等,得到了高职院校师生的热情响应,赛项成果成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根据各赛项的不同特征,学校建立起相互衔接、共同促进、阶梯发展的学生创业项目提升路径。

双创项目训练通过引入校内外资源提升项目的实践能力。校内专业教师主要指导项目团队建设和项目计划书迭代完善;校外指导教师主要从项目社会状况、市场分析和社会资源等方面开展指导。学校定期开展领英计划系列创业训练营活动,对于有竞争优势的项目推荐进入学校孵化中心,进行落地运营,解决场地资源的瓶颈制约。

3. 第三阶:实施精准化扶植

通过学校和社会资源平台建设支撑学生的创业梦想。首先,充分运用教育部创业导师库和北京市教委创业导师库资源,建立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内外相结合的双创导师库,形成启蒙导师、优化导师、实战导师的三级导师链[11],增强项目指导的针对性和覆盖面。

学校的环境支持主要是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园区等,为学生创业项目从项目计划书到实训室模拟训练,再到项目落地实施,以及在系统培育环境中起到关键的项目实战提供条件。专业实训室对学生开放,教学实践项目与双创项目相结合,比如网络电商实验室、艺术设计工作室等,实训室把学生的创业项目纳入教学实践中,产生大量的师生共创项目。

学校的双创教育要做好社会公共服务的无缝衔接。北京市教委建设的一街三园多点双创服务体系,为各高校的双创工作提供了系统的专项公共服务,学校的双创孵化中心成为北京高校的示范孵化园区,与市级孵化园区衔接共建,提升了学校孵化园区的管理能力,共享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

(二)构建五位一体双创教育新生态系统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呈现出战略化、全球化、终身化、全民化和系统化的发展趋势[12],高职双创教育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多元、多维发展,大学与区域协同发展形成双创教育新生态系统。

1. 集聚优质教育资源,建强创新创业学院

一是完善通识、专创、实践三级课程体系。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开发创新意识与能力提升等通识课程,构建双创基础课程体系,启蒙学生双创意识。依托优势专业,开发文创产品创业等专创融合课程,形成菜单式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校企共建小企业创办等实践课程,完善创业实践课程体系,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是优化课程、大赛、孵化三级导师队伍。增强启蒙导师、优化导师、实战导师的三级导师链之间的互动,建立项目驱动的师资队伍互动机制,为双创教师提供国内外优质培训计划、企业实践锻炼条件,聘请校友企业家、企业专家担任双创导师,建立健全双创导师双向流动、校企共建的双聘机制,实现双创导师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创业指导专家团队,创建全国创新创业师资教育培训基地。

三是强化双创教研科研。学校设立专项课题,争取政府项目,通过搭建双创科研平台,鼓励教师开展教研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鼓励校企共建双创实验室,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市场转化,实现双创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融通。依托北京商贸职业教育集团、行业研究所、双创联盟等平台,整合行业与企业资源,形成合力,打造北京商业服务业的创新动能基地。

2. 立足示范创业孵化中心建设,做强孵化园区

一是以孵化项目为根本加强优质项目培育。对接各二级学院,遴选优质项目进驻孵化中心,加速项目孵化。依托创客空间,完成创意或产品的设计、制作与加工,打造众创文化主战场。建立专业咨询团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链。建设企业家俱乐部,搭建校友与师生的互动平台,探索双创教育终身学习计划。

二是以各类大赛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双创活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优化校赛市赛国赛国际赛四级竞赛体系,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学习、互动的舞台。通过将大赛内容课程化,融入双创课程体系,储备创新创业项目。重点支持优秀大学生双创项目参加国家、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

三是以服务能力提升为导向创建品牌双创活动。首先建好企业家俱乐部,依托创业企业家校友会,形成校友品牌创新创业活动,培育在校实践项目。其次形成特色品牌活动,定期开展双创游学、沙龙等启航计划系列活动,不定期开展创业火种节、创业梦想秀等大型开放类活动,提升创新创业知识的普及度,打造双创教育明星品牌,不断树典型、立标杆。

3. 深化产业学院建设,提升双创教育市场化水平

一是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双创教育与市场融合。坚持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原则,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依托北京商贸职教集团、企业冠名产业学院、校企战略合作联盟企业,大力开发校外实践基地,积极共建校内创业实践项目,打造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及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创业实验室,实现双创教育与市场对接、与专业对接、与实践对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创新创业孵化机构的合作,推动创业孵化与技术成果转移相结合,完善技术支撑服务。

二是承接政府项目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发挥北京商贸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优势,依托知名企业,凭借多年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经验,组建创新创业教育骨干培训专家团队,扩大北京市创业培训定点培训学校影响。

4. 优化双创智慧管理资源,重构双创信息化平台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人工智能已经为教育的个性化实施、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整体技术方案,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可以有效改善资源不足的现状,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个性化教学搭建平台[13]

一是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国家级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服务支持体系,搭建在线双创教学平台,便于教师积累、交流素材,实现师生网上互动;打造创业项目管理平台,实现项目管理的网络化、全程化、系统化、流程化和标准化;搭建创业资讯与资源对接平台,遴选优质社会孵化器与融资平台信息,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精准、安全的项目对接信息。

二是开发创新创业教育E化课程。依托北京市属高校数字校园示范校优势,建设就业、创业信息管理系统、双创教育智慧学习系统、自主训练系统、创新创业案例库以及模拟经营训练系统等。深化三类课堂移动课堂强化双创知识学习;智慧课堂强化O2O行动导向学习;企业课堂强化与企业导师的实时互动。

5. 加强中英创盟平台建设,拓展双创教育国际化视野

高职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一定是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服务发展,以放眼世界的建设视野,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依托中英创盟(北京)拓宽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充分发挥中英创盟牵头作用,通过NCEE对接双创教育国际标准,共同研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方法和体制机制,积极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国际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共同打造双创的学习交流平台、政策服务平台、技能提升平台、校企对接和人才汇聚平台。二是搭建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平台。扩大中英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影响力,以赛促建,开发探索国际化培养体系,重点建设创业实践环节,为技能人才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拓展渠道、搭建平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向学生传递国际青年创新创业精神。

双高计划是提升职业教育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工程。各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升级建设上开展的不懈探索,将发挥引领作用。升级版要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好文化软实力和技术硬实力的双核作用,打造中国品牌,在优化双创生态圈、对接产业中形成创新力、发展力,并逐步走向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升级建设也将通过专创融合、技术赋能、文化赋能,使人工智能技术和优秀文化的最新成果服务于双创教育,服务于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