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构建就业指导 新模式 健全“就业思政”体系
时间:2021/4/29 10:49:56   点击:0   [ 关 闭 ]

 

陕西理工大学构建就业指导新模式 健全“就业思政”体系

陈莉 仝东峰

近年来,陕西理工大学始终把毕业生就业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不断健全“就业思政”工作体系。学校持续构建完善“思想引领型”就业指导“六性”新模式,以改变“学生固有就业观念”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为目标,突破传统“知识讲授”为主体的就业指导理念,构建了全新的将“就业指导”“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紧密结合的就业指导新模式。

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以“思想引领”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服务六大体系,即价值教育“主题性”专题指导体系、课堂教学“融入性”就业课程体系、理念创新“精准性”日常指导体系、类型识别“前置性”就业帮扶体系、职位双选“矩阵性”场域育人体系、见习锻炼“实践性”岗位育人体系。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近两年,学校毕业生赴基层、西部、国家重点行业就业比例达80%以上。

价值教育,建立“主题性”专题指导体系

学校始终将价值教育贯穿就业工作全过程,建立主题鲜明、价值导向明确的“职讲堂”“求职实战训练营”等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主题性系列就业指导品牌,引导和支持毕业生服务国家需求“大舞台”,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如开展《助力三支一扶 共建祖国未来——为建设西部与基层发展而奋斗》《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等主题讲座,引导毕业生扎根基层一线,涵养家国情怀;《大国工匠 青年力量——时刻“满电”的“带电”人生》《企业一线 大有作为——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而奋斗》《热血真青春 奋斗正年华——带着梦想去创业》主题讲座,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需求,优化就业布局,加强赴国家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就业,保持输送人数的稳定增长。同时,选树优秀典型,开展“最美基层就业毕业生”先进事迹专题宣传,“榜样之声”专栏等活动。引导毕业生赴西部、基层、艰苦地区、重点单位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国家主战场建功立业。近两年,该校举行就业思想引领和价值观教育的系列活动23场次,参与学生近4500人次。

课堂教学,建立“融入性”就业课程体系

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课程教学为抓手,“点面结合、条线相济”,将就业指导融入“大学生发展全过程”和“专业学习全方位”。一是“就业与学生发展阶段相融合”。一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提前做好求职准备;三年级开设《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了解最新就业政策,并且掌握求职技巧和展现自我优势的方法,提升学生就业信心和求职成功率。二是“就业与专业相融合”。各学院的就业课程根据专业性质进行班级细分,授课教师皆由本学院教师担任,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备课和讲授,确保就业课程的精准有效。学校已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必修)全覆盖。

理念创新,建立“精准性”日常指导体系

学校不断创新就业工作理念,积极践行“互联网+就业”工作思路,在加强就业指导活动“精准化”方面下足功夫。通过开发“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微平台”等智慧平台,实现移动端“职业测评”“精准推送”“在线招聘”“信息管理”等功能。以信息化为抓手,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线上获取就业创业政策、个人职业发展、求职技能、网络课程等资源,借助新媒体真正做到精准、高效、不受限的日常指导、咨询、服务体系。

学校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根据学生群体不同情况细分活动类型,举办“简历制作大赛”“模拟招聘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解决毕业生求职的实际问题,提升毕业生求职能力。2018年至今共精准推送就业指导信息17000余条,举办大型校园学生活动11,共约14000人次学生参与。

类型识别,建立“前置性”就业帮扶指导体系

学校加大对困难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建立就业困难学生识别模型,准确掌握家庭困难、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毕业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对潜在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前置性”排查和帮扶。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送政策、送指导、送信息,提升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建档立卡、少数民族、残疾毕业生的政策帮扶,落实“三支一扶”就业项目资金发放工作,以及“求职创业补贴”的申报和发放工作。2018年以来,建档立卡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深度贫困地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高位,确保有意愿就业的特殊群体毕业生100%就业,办理求职创业补贴1729,共计172.9万元,办理基层就业学费代偿40余人。

职位双选,建立“矩阵性”场域育人体系

构建“招聘会+”招聘组织新模式,使招聘会不仅成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充分对接的就业平台,更成为就业育人工作的宣传场域。一是构建“招聘会+价值引领”,利用招聘宣讲将价值理念,大国工匠,基层就业等宣传教育活动融入现场招聘会,充分发挥人才招聘市场在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的外溢效应。二是构建“招聘会+专业展演”,在招聘会现场推出专业展演,营造教育氛围。三是构建“招聘会+校企合作”,利用招聘会对接平台,强化学校、学院、在校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络沟通,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学校积极开拓以校园招聘为主的就业市场,大型招聘定期化、专场常态化、企业宣讲日常化、网络招聘平台化。2020,举办各类大中型线上线下招聘会11,联合陕西省高校举办专业类网络联盟双选会5,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345,线上线下参与用人单位1445,提供岗位80000余个。进一步加强校政企合作,挖掘校友资源,发挥就业基地作用,线上联系、线下对接,提供团队招聘企业200余家,岗位需求8000余个,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实现“矩阵性”场域育人。

见习锻炼,建立“实践性”岗位育人体系

就业见习是帮助青年人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学校准确把握政策内涵,制定见习政策清单,精简申请材料,优化兑现流程,扩大岗位募集规模。做足岗位储备,按照多元募集、量质并重的原则,大力募集一批就业见习和岗位育人相结合的见习单位,增强岗位吸引力,满足青年多元见习需求。通过见习岗位实践锻炼及企业文化,实现岗位育人目标。岗位见习方面,2020,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陕西言十财务管理有限公司,西安东华软件有限公司,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政府部门和企业就业见习毕业生共计11人。2019,在陕西实验高级中学,尧柏特种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等学校和企业就业见习毕业生共计16人。同时,根据专业背景和社会需求开展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实习。2020,组织学生在龙岗中学、南郑中学、大河坎中学等56家中初教育单位就业实习1316人。2019,在东辰外国语学校、汉台中学、勉阳中学等56家中初教育单位就业实习1273人。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构建思政导向、制度保障、“校地联动”、组织选人与育人相结合、思政工作与基层就业工作深度融合的“就业思政”工作体系,继续补短板、扬优势,努力朝着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奋进。

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