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融入贯通,构建 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格局
时间:2019/12/3 10:08:14   点击:0   [ 关 闭 ]

 一、高站位, 从培养时代新人的高度谋划创新创业工作

() 高度重视,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学校确立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思路: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 以创新创业实践为抓手, 坚持“高、强、重、精、优”五字方针, 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格局, 着力强化指导服务,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 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 构建组织领导体系, 建立联动协调机制

为强化创新创业工作落实, 2015年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进行顶层设计与总体部署, 分管校领导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推进落实, 班子其他成员积极支持配合。在领导小组统筹下, 学校探索建立了部门联动、学院实施的工作体系, 协同将规划落细落实。2018, 学校办公会专门又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体系。

() 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确保工作落地生根

学校出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提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图;制定《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双一流一卓越”本科教学改革若干意见》等, 确保专项改革纳入人才培养系统工程;配套出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创业优秀项目遴选、创业园入驻等系列管理办法, 形成创新创业工作推进的制度规范;设立教师教育教学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双创成果等专项奖励, 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激励支持, 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

二、强教育,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 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2016年学校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不断优化各专业课程体系,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同时, 着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 创意思维”培养, 优化培养内容,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以创新促创业, 实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因材施教, “点面结合”, 对具备相应潜质的学生实施重点培养。

() 将创新创业教育训练纳入系统课程体系

1、构建强化学生创新发展能力的核心课程体系2、开设类型丰富的创新创业系列课程

() 将创新创业能力考核纳入教学模式改革

1、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2、建立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激励机制3、构建以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三、重实践, “三平台三体系”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 搭建三大实践平台

1、教研结合, 搭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2、校地 (校企) 结合, 搭建校外实践基地平台3、培育孵化并重, 搭建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

() 搭建三大实践体系

1、校院两级的创新创业活动体系2、多层次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3、坚强有力的学生组织体系

四、精指导, 推动创新创业精细化精准化服务

() 优化“三段式”指导体系

1、完善专业化课程体系, 服务全体学生2、完善多元化培训体系, 服务有意愿学生 3、完善个性化咨询体系, 服务有潜力学生

() 积极选树典型示范引路

学校每年评选“就业创业榜样50强”等优秀典型, 广泛宣传扎根西部边疆地区和基层就业创业的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 引导学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学校学生最高奖“五四标兵”评选名额, 重点向创新创业典型倾斜。出版《中国农业大学创客集》等书籍, 拍摄“合欢花开—海阔天空”等微电影, 展示学子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青春风采, 引导更多农大学子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五、优保障, 确保创新创业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

() 建立校级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独立的管理服务机构-就业创业办公室, 设处级干部2人、工作人员6;设有本科生教学实践科、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管理科, 配备处级干部2人、工作人员3人。

() 组建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学校建立“百名优秀涉农双创导师人才库”, 采用内选外聘、专兼结合的方式, 累计邀请导师6241人次。每年学校组织创业导师参加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KAB创业教育讲师培训班等培训, 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和指导服务能力。

() 确保独立的创新创业办公场所

学校划拨2000平米专用场地, 建设就业创业活动厅、培训室、创享工作坊、创业/职业生涯咨询室等场所, 面向和服务全校学生。

学校将大学生创业苗圃和创业园列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 投资400, 新建“种·未来”创业苗圃。开辟1000平米的大学生创业园, 每年投入经费600, 支持学生创业孵化。

() 专设创新教育、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经费

2017, 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经费合计1093万元。社会资金主要包括首期启动10亿元资金, 开设“中国农大校友创业训练营”。学校还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专项, 五年中以1500万资金支持入选团队创业或创新创业研究。

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