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时间:2019/10/30 9:11:53   点击:0   [ 关 闭 ]

 

一直以来, 职业教育虽然与普通教育并行, 但却面临着吸引力不强、社会认知存在偏差、培养人才发展渠道窄等问题。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的发布, 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更加清晰。对于关心职业教育发展的人来说, 落实《方案》中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是一次系统的对照检查。

骨干专业 () 建设和产教融合, 加强内涵建设

2015,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与江淮汽车集团安庆分公司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大力推进了学院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 有效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助力。2018, 为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和安庆首位产业发展, 学院与申洲针织 (安徽) 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第二届大专班, 设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学一体班两个班级。将招工与招生合一、生产与教学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近年来, 像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高职院校不在少数, 从参与教学、实习实训到专业建设, 学校与企业间不断磨合、探索, 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加强, 在创新产教融合方面, 闯出了适合学校发展、企业提升的新路子。但是, 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反馈对专业调整和专业建设内在质量的提升, 让人才培养适应新形势下产学研发展趋势, 符合企业人才需求, 是学校和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此次《方案》中提到, 2022, 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 () , 并将“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等多个方面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一环。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朱寅认为, 骨干专业 () 是紧贴产业发展, 社会认可度高, 招生就业好, 产教融合程度深的专业, 是需要动态调整和建设专业内涵的过程, 也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学校在校企合作、课程与教学、信息化建设、教师成长、人才引进、学生综合素养等多方面提升内涵建设, 增加专业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应基于产教融合模式, 开展专业群建设, 对原来的校企合作再升级、再改造。”

《方案》特别强调发挥企业办学主体的重要作用,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可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朱寅认为, 这是对当前校企合作的一种升华和强调, 也是进一步做好骨干专业 () 建设的一种手段。“虽然以前也有提, 但总体上还是政府主办, 而现在政府、企业、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都在逐渐提升, 是时候应该寻求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 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在这个办学思想指导下, 高职院校才有可能逐步建设出具有特色的专业, 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 与社会接轨, 产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 是一种相辅相成。”在她看来, 骨干专业 () 建设和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要围绕职业岗位群科学布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做到开发共享、开放、互动, 促进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此前表示, 职业教育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培养人, 二是技术服务创新。今年将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并正在制定关于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具体办法, 推进高职院校更好发展。对处于探索期的学校和企业, 具体办法的出台将无疑为深化校企合作, 提高职业院校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带来新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1+X”证书制度试点, 从“点餐”到“自助餐”

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X证书) 制度试点, 也是《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旨在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 文件中提及了‘若干’和‘多类’两个定语。导向清晰, 释放了强烈的信号, 1+X’意味着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双证书’模式, 而是面向职业岗位群, 让毕业生掌握职业技能组合包, ‘十八般兵器’, 从单一的‘点餐’、‘套餐’升级为‘自助餐’, 这种改革更贴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职业指导师陶亮长期以来关注学生职业的发展, 在他看来, 这样的顶层设计, 立足职业标准, 对接教学标准, 不仅解决“职业技能”水平评价问题, 还配套完善了与等级制度衔接校内校外认定的“同等效力”、“同等待遇”的政策体系。打破了过去以单一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一一对应的模式, 也解决了部分专业仅有学历证书, 没有明确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窘境。对于那些不能及时纳入专业教学计划的新职业、新技能, 也能通过“打补丁”的方式, 适时加入“X”技能包, 让学生更加职业化, 符合市场需求。“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 结合市场需要, 在不同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做出选择, 建立个人的技能库, 获得有关部门和社会认可的等级认定。在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方面, 避免重复考试, 减轻学业负担。对学校来说, 1+X’证书制度将为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拓宽学生就业创业渠道, 更好适应市场要求提供了落地的解决方案。”

朱寅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她表示, 《方案》的具体举措使学生能够突破学习时段的限制, 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 将不同学习途径取得的学习成果与相关的学历教育结合起来, 更大程度上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专业创造力, 为技术技能人才的持续成长拓宽道路。

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表示, 院校在试点工作中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的作用, 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 处理好1X的关系, 以人才评价模式改革带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考核, 不作为学生毕业的限制条件。

陶亮认为, 从毕业生的现状来看, 期待有关方面能够最大限度的简化考试形式、降低考试成本、设计更便利化的考务流程, 不用重复提交个人信息, 顺畅报考, 推出贴近职场实际的技能培训包, 真正让师生受益、用人单位信赖、监管部门认可。

“双师型”教师建设, 任重道远

《方案》中提到, 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建立校企共建的100个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 通过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对教师队伍建设来说, 这无疑会带来新的变化与调整。

“新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和改革的迫切性, 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和规范将有助于推动教师整体队伍质量的提升。”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就业创业指导类课程专任教师方敏告诉记者, 《方案》将教师的培养与产学研相结合, 融入大环境中, 加强实质性的内容要求。

对于校企共建基地的选择, 她认为, 不仅要考虑专业化, 还需要与专业教育, 学生未来教育、职场未来发展, 创新创业等培养结合起来, 基地可以根据相应课程的需要拓展到政府有关部门, 如人保局、职业指导等部门。“我是从事公共基础课的老师, 跟专业课老师还不一样, 单单去企业还不够, 我们面向全院授课, 必须有全面的把握, 比如每个专业未来的前沿动向。那么这些部门可以让我们了解整体就业市场的动向, 让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也能更好的将专业教育融入到就业创业课程的教学当中。”

实际上, 此前已经有不少学校出台面向教师的企业实践制度, 鼓励老师去企业挂职或做访问工程师, 但是由于缺少自主、个性化的实践方案, 或监管考核不力等因素, 教师实践效果并不好。由于既要完成教学工作, 又要应对实践安排, 时间和精力的不足也让一些老师陷入了学校、企业两头跑, 疲于应对、盲目应付的恶性循环。在采访的多位一线教师看来, 制定科学的实践计划, 通过产学研结合深入挖掘培训内容, 做好适应教师成长的实践培训管理工作, 将实践、培训与教学任务共筹划, 让老师们将这项工作真正重视起来, 想要去培训基地, 去了有所获, 才能真正的让培训基地建设发挥最大的作用。

已经取得了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国家创业咨询师 (二级) BCC国际生涯教练等多项证书的方敏老师也期待着在《方案》实施过程中, 能够将教师的培训、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结合起来。“希望进一步规范培训体系, 让我们学有所用, 切实用自己所学帮助学生, 不是为了拿证而参加培训。”

教育, 承载着人们厚重的期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启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大家关切并一直在努力探索却依然面临困境的校企合作、“双师型”队伍建设接下来该如何走等问题做了“回应”, 明确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 为实现2035中长期目标以及2050远景目标奠定重要基础。在《方案》的实施中, 我们殷切期待可以让各项政策落地有声, 切实解决职业院校发展中的问题, 促进高校、企业、师生共成长, 让职业教育的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