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 业 指 导
时间:2019/7/8 9:57:54   点击:0   [ 关 闭 ]

 

在变化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唐博

多数同学在大学一年级就修了职业生涯规划课, 课程内容多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运用一些职业规划工具, 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和职业理想, 作出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而似乎这项作业完成之后, 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也就结束了, 有些同学会根据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去努力, 还有很多同学则只是为了学分, 结课后规划书也就不知在哪个角落落土了。然而, 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远远不够的, 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变化性。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 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环境、组织团体, 以及社会关系存在密切的联系, 随着个体价值观、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职业生涯规划也应该随之进行变动和调整, 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是做了一次生涯规划就一劳永逸了, 要随着变化的实际不断地调整和校正。同时也要反对那些认为既然计划赶不上变化, 那么计划又有何用的想法。实际上, 所谓的计划赶不上变化所揭示的并不是计划的无用, 而是计划不周, 在计划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变化的因素。尤其是在如今多变的时代里, 做好规划, 并在变化中调整规划, 才是走向职业生涯的正确打开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方案的实践中, 既要关注个人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等内部因素的变化, 也要关注就业环境、家庭状况, 以及整体的社会风向等外部因素的变化, 时刻复盘, 及时调整, 在变化中更好地应对变化。

随成长而变

在我们的成长成熟的过程中, 影响着我们职业生涯选择的一些内部因素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在大一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 刚刚从长时期紧张压抑的学习生活中解脱出来, 其实大家还处于一个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和成熟做出判断的阶段, 在随后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 我们慢慢认清真正的自己, 形成稳固的价值观念,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当初的不成熟的生涯规划, 就很可能有推翻重做的必要。

首先, 大学是一个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的地方, 几年的学习下来, 大家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都会有显著提升, 眼界也会变得更加开阔, 还可能发现新的兴趣点。当自己整体在进步的时候, 曾经的职业规划可能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你当初只是选择了一些没有太大挑战性, 比较安稳的工作, 在历经多年历练后, 可能也会希望让生活多一点可能性, 去征战更广阔的天地。而且知识的增长甚至不限于所学专业之内, 专业之外的小特长更能帮助你在求职中取得优势, 综合性人才正是就业市场所需要的。某位语言专业的学生, 本以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只能是做一些文字工作, 但是由于个人爱好, 自学并掌握了拍摄和剪辑等技能, 这就使他在找工作时有了更广的选择面。

大家一张白纸似的进入大学, 在做出职业规划的时候可能还并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在实践中去感受和判断就显得十分重要。实习便是这样一个验证自己职业选择、了解实际工作内容、找到自身职业定位的有效途径。在真正确定下自己的职业目标之前, 也要允许在实习中付出一定的试错成本。有时候“理想很丰满, 现实却很骨感”, 兴趣理想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距, 这时候不能够一厢情愿下去, 在实习阶段, 问题早发现, 早调整, 直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

注重自我评估与反馈。自我评估既是在进行职业规划之初“认清你自己”的第一步, 同时也是需要时常回归的一步, 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复盘和总结, 才能更好地应对变化着的现实, 有助于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也避免了大方向层面的弯路。

依时势而变

时势可以造英雄, 也可以摧垮一些人。在面对时代洪流时如何选择也就成了关键。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懂得顺势而为, “识时务者为俊杰”, 在做出了初步的职业规划后, 还要时刻关注着外部环境的动向。

在这个大时代里, 巨大的变化总在发生着。首先, 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 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经从2001年的114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834万人, “史上最难就业季”“史上更难就业季”的报道层出不绝。于是, 我们第一个要做出的改变便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哈佛大学有一个关于规划和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都差不多的人。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生涯规划, 没有目标, 60%有模糊的规划与目标, 10%有清晰而短期的规划与目标, 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规划。25年后跟踪结果显示, 3%的人根据自己的生涯规划与目标不懈努力, 成了社会各界顶尖人士, 10%的人生活在社会中上层, 60%的人在中下层, 27%的人在社会底层。今天生活状态不由我们今天决定, 是我们过去规划的结果。明天的生活状态也不由未来决定, 它将是我们今天生活规划的结果。

在日常对自己的规划进行检验时, 我们不仅要关注到自己自身发生了什么改变, 还要注重外部因素的变化。哪些社会关系能够给自己怎样的机会, 行业和职业在近些年存在怎样的变化趋势, 还有一些国家释放出来的重点信号我们也不能忽略, 每年重要会议的精神、就业调查的报告、教育部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 都能够为我们在择业中提供一定的启示。

但是还有一个原则需要我们注意, 那就是在变动中也要有坚守。没有完美的规划, 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也一定会面临取舍。我们不可能有时间将所有的备选都进行试错, 在确定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后, 就要对职业选择坚持下去, 不再为周围的诱惑而迷茫。其实当你真正做出了选择后, 你会发现, 曾经甩掉的只是一些让自己困扰和焦虑的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实习和工作中, 既要检验自己的选择的正确性, 还要完成工作经验的积累。当你做出了最后的决断, 就要有一条道走到黑的决心。

进入新时代后, 社会高速发展, 也带来飞速的变化。谁能想到曾经被称作“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如今已经陷入难挽回的颓势, P2P爆雷, 游戏行业遇冷, 互联网公司被爆大量裁员, 曾经火热的楼市也已经趋于稳健, 有些Top1院校金融硕士毕业一年仍游走于各种实习, 没有成功入职。这些都是近几年非常火的职业, 大家一拥而上, 趋之若鹜, 但是现在看来, 并没能收获预期的结果。雷军曾经说“站在风口上, 猪都能飞起来”, 这成为了很多投入大潮的创业者的座右铭, 但是在去年底的浙商总会上, 马云指出“风过去了, 摔死的都是猪”。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也由此显出其重要性。如果不能够提前规划, 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而是在一个潮流来临之际, 在“风吹来时”, 盲目地一股脑儿投入进去, 最终也很可能在风走时被摔死。只有认真规划, 严格执行, 及时调整, 每一步都走踏实了, 才能够走得更远。

一个一成不变的职业规划有时候形同虚设, 我们既要随着内外部的变化对其进行调整, 还要适当做出取舍和坚守。金树人在《生涯咨询与辅导》的序言中写到: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 就掌握不了现在;一个人若是掌握不了现在, 就看不到未来。愿大家都能够在规划中把握变动的现实, 在变动中调整规划, 最终实现人生理想。

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4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创业需要哪些能力?

杨乐

创业,是愿赌服输,成功不可复制,失败不必抱怨。哈佛大学拉克教授讲过这样一段话:“创业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极具诱惑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不是人人都能成功,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难。但任何一个梦想成功的人,倘若他知道创业需要策划、技术及创意的观念,那么成功已离他不远了。”

创业一直是不同年代的热门话题,在这个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大家的创业方式不再是传统线下行业的模式,时代变革为许多创业者创造了新的机遇,许多人对创业跃跃欲试。我们不坊先憧憬一下创业后的生活:

为了营造互联网公司自由、开放的工作环境,你说大家不必像国企一样每天打卡,于是你再也没有在上午11点之前看见保洁之外的其他员工。

你一边吃着几十块的街边烧烤,一边想着该怎么给对面这位技术大牛谈谈公司未来几个亿的估值,正要张口,他对你说昨天拿到了鹅厂offer,今天这顿他请了。

终于挖到了一个超级厉害的项目经理,而他在三个月后成功复制了你的创业模式,带着团队离职、创业,成了你的竞争对手,还融到了比你更多的钱。

上面这碗毒鸡汤大家不必硬喝,只想说明创业的困难是方方面面的,“十个创业九个死”也是如今的常态,若算上互联网企业,创业成功率可能只有可怜的百分之一。唯一成功的那一个,也举步维艰。看到了别人失败,我们才会更理性、更容易跳过“坑”。我参与过一些创业项目,身边也有不少创业的人,就以往的经验来谈,创业者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能力才更有可能迈向成功。  

第一,优秀的身体条件。做创业者不比做普通员工,普通员工加班可能会是朝九晚九。作为心潮澎湃的创业者,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可能每天都需要热爱工作十几个小时,朝五晚九是常态,创业几个月下来,身体可能就已经累垮了。想走创业这条路,身体真的是“革命”的本钱。

第二,良好的心态。心态可以分为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抗打击能力。实际上,许多人根本没有做好创业受挫的准备。经验,就是在频繁的碰壁和尝试

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没有哪个创业者能一蹴而就,从始至终不犯错。可以这样说:创业的过程,就是不断面对失败的过程。既然上场,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始终对你做的事情保有一份热爱。即使输,也要热爱这场创业游戏。只要跌倒后还能不断爬起来,就不算失败。

另一方面是承受轻蔑和侮辱的能力。大多数人成功之前,都有一段冷遇期。不被周围人理解,甚至被认为异想天开,好高骛远,轻蔑和打击接踵而至。但创业者要甄别哪些是良性的打击,哪些是恶性的打击。如何甄别呢?一,先看看这个人是否有资历轻蔑你,如果没有,那就是可以忽略的“喷子”,不必计较,不要浪费做正事的时间。二,如果这个人有资格,那应该认识到对方的厉害之处,虚心请教,或者自己钻研,改进有问题的地方,不要固执地自我感觉良好进而愤愤不平。在这种情况下,别人的轻视和侮辱有时反而能让你发现自己的不足。另外,当有所成就时,那些曾经的打击可能会变成赞美、吹捧,这些同样也是需要进行甄别的。不能沉溺在多数人的赞美之中,飘飘然了。

第三,丰富的理论知识。每个优秀的创业者,都有一些强项,比如懂心理学、经济学、逻辑学等。他们擅于分析客户心理、需求,把产品往这个方向靠。甚至一个物件摆放,布置结构都是心机。有个很有意思的案例,说到情人节,大家都想到玫瑰和巧克力,而在欧美,有一年他们曾把巧克力、红酒和安全套做了套餐,卖得很好。2009年世纪联华超市试了下,环比增加了24%。因此,创业者在读书期间要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不断学习,在某一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中。

第四,远见与大局观。作为创业者,不可能精通所有细节,就如同很少人能同时精通市场、人力、技术和管理一样,并且也没有时间同时做这么多事,所以需要在专业领域请专业人才。创业者除了筹资,最重要的就是决定公司的战略大方向,随时调整甚至更改。创业者格局一定要大,不能通过一个项目赚得第一桶金就心满意足。如果一个方式赚到钱,我们应该做的是不断地重复这个赚钱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拓展流量。此外,必须时刻眼观八方,既是甄别外部危险,也在甄别新的机遇。因为守成之主的命运就是等着被淘汰。

同样,当你失败的时候,也要学会及时止损。创业不是赌博,永远不该让自己陷入兜里所剩无几,甚至债台高筑的境地。至于倾家荡产,博得万分之一的成功概率,置死地而后生的故事,那只是故事而已。你该做的,就是悬崖勒马,痛定思痛,重新检验战略方向,弥补之前那些错误的决策,重新出发。创业既需要激情和勇气,更需要理性和耐心。初次创业总是容易太过情绪化,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如果既不能挣钱,又不能卖掉,那就果断地关掉,重头来过,不要犹豫。一个僵尸项目带来的痛苦远远大过迅速承认失败,然后重振旗鼓。打胜仗只需要掩杀,打败仗才考验指挥者的素质,兵败如山倒也能有条不紊。高手不是逆水行舟去逞能,而是顺风顺水驶到尽头!

第五,优秀的沟通和管理能力。创业者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以及管理能力,管理分为向上管理与向下管理,无论对团队核心人员还是对公司员工、合作伙伴、投资方等,沟通和管理是最关键的。创业者要能够随机应变,在人际交往中不仅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更要促使团队成员相互间的心灵沟通。一群齐头并进、每一匹都知道方向的马永远比一群互相不理解、使绊子的马跑得更快、更远。创业者要聚拢一群才华横溢的人,提供最一流的资源,让大家在各自明确的任务下“自然摩擦”,打磨成一个“闪亮”的团队。让这群人去做有难度且其他人未必能做到的事情,这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发挥每个个体的能动性,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把他们聚拢,并且要承认每个人都是鲜活、独特的个体,都有与众不同的亮点待发掘。团队是最关键的资源,要努力提升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的价值,公司的价值才会成倍数增长。让核心层影响公司的每个人,人人都具有创业者精神,可以提出好点子并让其变成现实。创业者需要具备多种能力才更有可能迈向成功。那么,如何具备这些能力呢?归结起来最重要的就是两点,一要终身学习,二要适时改变。创业者初期往往都有“见了南墙挖洞也要过去”的信心。但如果失败了,又应该如何去面对?充分的前期准备和不断学习,及时调整自己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失败的概率。与此同时,遇到挫折就及时调整方案,换个方式和方法继续前进,经历一个“死而复生”的过程,就能更加坚定地走下去。用积极的心态去深度学习知识,从失败中去复盘,多多尝试,或许那个吃到“鸡”的人就是你。

创业,是愿赌服输,成功不可复制,失败不必抱怨。哈佛大学拉克教授讲过这样一段话:“创业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极具诱惑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不是人人都能成功,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难。但任何一个梦想成功的人,倘若他知道创业需要策划、技术及创意的观念,那么成功已离他不远了。”

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