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大赛背景下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新探
时间:2019/7/8 9:54:59   点击:0   [ 关 闭 ]

董建梅 韩伏彬

一、双创大赛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突破口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趋势和主题。建国以来, 我国几代领导人无一例外地高度重视创新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正是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锐意进取和艰难探索中, 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完善科技战略思想, 从“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到“自主创新”, 成功筑起一座座令人骄傲的科技丰碑。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会议正式确立了创新驱动国家发展战略, 明确了科技创新的核心位置, 坚定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 标志着创新将成为促进我国各行各业发展, 提升综合国力, 实现强国梦的“引擎”。李克强总理在充分把握国际国内产业变革和科技发展趋势基础上, 2014年在达沃斯论坛上最早提出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思想, 以创新为引领, 以创业为载体, 为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找到了最佳载体和搭档。此后, 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 下文简称《双创意见》) , 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总体目标, 明确将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一项重要措施予以落实。从2015年至今, 我国已举办了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无论是参赛的规模还是参赛项目质量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从首届31个省份1878所高校提交项目作品36508, 参与学生超过20万人, 到今年第四届大陆 (内地) 2278所高校的265万名大学生参赛, 项目数超过以往三届的总和, 已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影响最大的赛事活动之一]双创大赛的成功举办, 吸引和激励着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创业热潮。据统计, 5, 265万大学生实现创业。其中首次登记注册的大学生创业者64.5万人, 2013年增长80%, 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已达3%, 超过发达国家1.6%水平近1倍。在如此短短的四年时间里, 双创大赛规模从小到大, 由弱变强, 从国内走向国际, 其引发的社会乃至世界的关注和掀起的全民创新创业热潮都是史无前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双创大赛已成为连接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合作的最好平台和桥梁, 成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

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是双创大赛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第四届中国双创大赛重在引导各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双创大赛举办的真正目的不在于为赛而赛, 而在于引导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提升高校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众所周知,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从知识构建的角度看, 其最佳落脚点在于课程。因为课程不仅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最直接的支撑,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的领域, 也是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最基本的呈现方式和支撑。构建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改革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 发挥课程在孵化创新创业项目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的作用, 就成为双创大赛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几年, 国家高度重视创业课程教育的作用, 连续发文要求高校设置相关课程, 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教办[2010]3) 已从教学改革的角度, 要求高校在专业教学中将创新创业类课程有机融入于专业课程体系, 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教高厅[2012]4) 从课程设置方面, 要求所有高校要将“创业基础”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 纳入教学计划, 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随后《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5]12) 则列出了时间表, 硬性要求所有高校从2016年起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并作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纳入学分管理。据统计, 通知下发当年, 已有82%的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设立的创新创业资金已达10.2亿元。可以说, 教育部的系列文件对高校作出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规定, 不仅有助于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 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 并且通过举办双创大赛, 吸纳社会参与的力量, 来检验和衡量创业课程教学的效果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形成以创新促进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局面。

三、衡水学院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衡水学院落实《双创意见》要求, 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就业教育中心, 出台了《衡水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衡水学院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行动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完善创新型人才质量标准, 建立建立与逐步完善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课赛一体教学模式, 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将创新创业课程与双创大赛有机融合。

() 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基二[2014]4) , 针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现状, 提出在各学段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高等学校要完善相关课程, 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说明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全面覆盖大中小学教育阶段的总要求, 各学段通过课程实施成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载体。河北省在总结前两届大赛经验的基础上, 为更好的实现“赛教一体、课赛融合、师生同创”, 2017年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中提出了“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要求。结合国家文件和河北省双创大赛要求。衡水学院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 确立了“大一大二创新创业有冲动, 大三创新创业有行动, 大四创新创业有轰动”的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理念, 构建创新创业公共必修、选修课和专业课程校企合作模块课程体系, 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整合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 改变教师、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 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 改变传统讲授式教学, 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明确全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 建立教师到实务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 鼓励教师开设创新性实验教学, 积极利用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等创业实践平台, 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 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实践

1. 整合创业课程教学内容

衡水学院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早在2007年就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创新教育》公共必修课,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激发创新热情, 训练创新思维, 形成创新能力, 为学生专业学习乃至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2015年学校启动了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适应国家的创新创业要求, 对《创业基础》课程大纲进行修订, 吸纳《创新教育》课程中的元素, 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形成新的《创业基础》公共必修课程, 学时32学时, 2学分。在教学前期主要侧重于创新思维训练, 激发学生创意, 后期主要围绕创业相关知识, 根据市场需求, 对创意进一步开发和修正, 最终形成创业项目, 所有项目须参加创业大赛视为有效, 根据项目获奖等级情况和质量, 作为评定该门课程实践成绩的重要依据。具体而言, 在《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 教师通过讲授扩散思维、想象思维、组合思维等创新思维的特征和原理, 组织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激法、主体附加法、信息交合法、缺点列举法、5W1H等创新方法的运用和训练, 使学生产生初步的创意。在后期教学阶段主要指导学生开展市场调查、产品设计、成本核算等工作, 将创意转化成创业项目, 进而系统撰写创业计划书, 制作路演视频, 为参加双创大赛做准备。

2. 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双创元素

2018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中, 学校将“融入创新创业要素”作为修订原则, 要求各专业全面贯彻落实《双创意见》, 鼓励各专业教育课程平台或对接行业课程平台开设研究方法、创新方法、经营管理知识、学科或行业发展前沿动态等创新创业性质的课程, 要求各专业课程教学必须挖掘、充实和渗透创新创业元素, 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强调教师不仅传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还要将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革新和发展趋势融入教学内容, 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课程设计 (论文) 和毕业设计 (论文) 的选题来源, 积极与企业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吸纳学生参与研发, 指导学生创业实践, 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全过程。各专业要根据课程需要, 聘请行业优秀人才参加, 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门类齐全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3. 创新创业教育四年不断线

2017年河北省教育厅在吸取前两届大赛经验教训基础上, 按照没有绝对数量就没有相对质量的思路, 对所有院校申报双创大赛项目数量作出硬性规定, 即省属骨干大学和创业示范校每校参赛不少于400, 其他地方院校每校不少于200项。当年许多高校都采用层层摊派任务的做法, 进行赛事组织工作。但是在组织参赛的过程中却遇到了指导教师不专业, 学生不会、不想做等瓶颈问题。衡水学院则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给各二级学院下达硬性指标, 一方面从课程入手, 孵化项目。学校通过尔雅平台, 在一年级为学生开设在线创新选修课程群, 如《创业概论》、《创业实务》、《模拟创业》、《创业:掌控自己的命运》、《公益创业——大学生创业的新蓝海》等, 这些课程大多由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管高工讲授, 旨在向学生传授一线真实的创新经验和创业案例, 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创业冲动。二年级学校统一开设《创业基础》课程, 通过课程教学, 激发学生产生创意, 指导学生形成创业项目。这些项目到大三阶段, 随着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可以由专业教师接力, 并在其指导下继续深化和完善, 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型、方案, 甚至专利等成果。大四阶段则通过各种创新大赛、产品博览会、入驻孵化园、创客空间等渠道和平台, 寻求创投基金、技术转让、成果转化, 投入生产, 直至产生利润回报, 形成经济和社会效益, 最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四年不断线的局面。

4. 拓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形式

为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充分发展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衡水学院还开辟了其他创新创业课程形式, 实施个性化教学,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一是为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开设“本科教育提高班”, 依照因材施教原则, 采用个性化指导的教学方式, 聘请知名专家和教学名师, 目前已组建英语口译、主持艺术、文字速录、艺术设计、文学创作、幼教技能等十几个提高班, 实施优才优教、个性培养。二是实施专业作品创作制度, 学校从2011年开始, 出台《衡水学院专业作品创作管理办法》, 要求三年级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利用学期实践周,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完成一件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具有创意的专业作品, 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包括文学作品集、节目视频、DV短剧、论文 (设计) 、项目计划书、项目设计方案、书画作品、科技制作等, 学院每年举办一次优秀毕业作品展览, 展现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三是举办创新创业训练营与学生社团活动。分类施教, 办好创业训练营, 对有意向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政策、创新创业方法等的专门培训。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创业政策宣讲会等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讲座与交流活动。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四是开设创业先锋班, 为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质的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培训, 对已经开展创业实践及正在创业的学生分别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一站式服务。五是实施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制度。学校从2012级开始,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单独开设由学校团委牵头实施的第二课堂模块, 包括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主题班会三个实践模块, 共计10个学分, 其中创新创业模块主要包括调查报告、专业论著、专利申报、创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建议对策、成果应用等项目, 激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四、结束语

创新创业已成为中国新时代发展主题, 双创大赛业已打造成中国品牌, 走向世界舞台, 引领和推动全球各国行动并掀起了创新创业热潮。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大地方本科院校, 理应肩负起这一重大历史责任, 积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按照国家“创新促进创业, 创业带动就业”要求, 以国家一年一度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 狠抓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 倒逼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整体发展, 对实现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 提升广大师生创新创业能力, 建设一流高校, 不失为一种新的改革思路。

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4

 

ize:10.*�4ln�i�hP�15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焊缝缺陷分析可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焊接检验教学可采用扮演检验员工作的角色扮演法等等。

 

此外, 教师还可采用把一些难理解、难掌握其要领的操作技能用简练的语言编成口诀或顺口溜来进行教学的口诀教学法。如“单面焊双面成形”要领就归纳成口诀“一弧两用, 穿孔成形”。这样学生一下就理解记住了。

经验公式教学法也是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使用经验公式来加深理解, 增强记忆的一种教学法。如在焊接工艺设计教学中, 学生往往不会选择工艺参数, 我们就总结了焊条电弧焊电流经验公式为I=11d2 (d为焊条直径) 。又如埋弧焊工艺设计时要确定焊缝宽度, 就可使用C=δ+10 (C为焊缝宽度, δ为工件厚度) 的经验公式。

4. 关注教学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实施学做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练习数量与练习质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如果没有一定的训练量 (数量) 保证, 是达不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的。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发现一些学生, 甚至部分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片面强调量 (数量) , 一味追求练习数量, 其结果就是忙于应付“做”, 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分析回味每道工序是否合理、每个加工方法与工艺步骤是否合理、每个操作动作是否规范、选用的参数是否正确等。不仅“做”的质量没有提高, 反而会搞得精疲力尽, 注意力分散, 效率低下,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 课堂教学中, 必须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纠正过度追求数量不求质量, 事倍功半的行为。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