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 业 指 导
时间:2018/1/2 15:01:13   点击:0   [ 关 闭 ]

大学生涯四问: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去哪儿?如何去?

经过了12年的长途跋涉,同学们终于跨入了大学校园。虽然进入的大学可能不尽如人意,绝大部分同学还是度过了一个彻底放松的暑假。再次坐在教室,该如何开展学习、开启大学生涯呢?从那些已经成功地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员的毕业生们的经历可以知道:如果同学们认真地思考“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去哪儿?”及 “如何去”这四个问题并踏踏实实地积极行动,离开校园时成长为具有专业水平的职场新人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首先试着回答“我是谁”这个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的问题吧!内容太丰富了,同学们可以先从分析自己上大学的目的开始。

 面对这个问题,不少同学可能愣一下:这是个问题吗?如果真的要求同学们回答,得到答案真是五花八门:

上大学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

大学应该是人生一段重要的经历吧!看很多名人在谈到大学生活时都充满感情;不上大学一定很遗憾吧!

 我刚满18岁,不上学难道去工作?太早了吧?!

“十二年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上大学吗?考上就上呗!

没有本科毕业证怎么找工作啊!除非考不上大学,考上了怎么能不上呢?

从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到:很多同学都认为大学是“必须读”或“不得不读”的;如果仅仅是这样,学习就缺乏内在动力。正如一位刚刚读完大一的同学说:“上高中时,学习非常紧张、作业特别多,几乎每天都要做到11点多才能完成;老师和家长经常鼓励我们说:一定要坚持啊,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很多大学新生都有同感。这样的同学,大学期间很容易将学习作为需要“应付”的事情,于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大行其道。                

然而,“大学第一学期功课一点儿都不紧,经常有大把时间不知道怎么安排;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又很难、老师讲得还特别快,不像高中时有很多时间复习,期末考试班里好几个同学都挂了、挺受打击的。”           

——大学的学习特点与高中有很大不同;如果不事先做好心理准备、一味放松,大一很可能会收获人生的第一个“不及格”。                            

也有些同学进入大学后学习仍然很用功:“可是努力了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在班上只能算是中等偏上;照着这样的情况,    保研肯定没戏。我听说考研特别难!上不了研究生,我又不像有些同学社会活动能力强、或者有文体特长,简直一无是处!真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                                   

——大学,尤其是知名的重点大学,学习尖子云集,能够保持学习成绩优势的同学当然是凤毛麟角。这使得一些中学时深受“唯成绩论”影响的同学在进入大学、失去学习成绩的绝对优势后感到惊慌甚至失去自信。尤其是那些乡镇地区考来的同学,    儿时没有机会发展文体方面的特长、一心读书;进入大学后会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还有些同学听说大学期间应该锻炼能力:“开学后一个多月就赶上了社团招新!看着各个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很多都让我真是跃跃欲试,于是我一下子参加了13个社团!一学期下来,我每天的生活都像打仗,可并没有感到收获很大,期末考试还差点儿挂科!”    

——社团活动虽然重要,但不能喧宾夺主,同学们应该要根据所学专业学习的特点及自己的爱好,挑选一两个参加,因为社团活动影响学习就得不偿失了。

“大二的课程一下子多了; 可大一养成了懒散的习惯,很难适应紧张的学习。再加上在社团中担任了职位、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感到挺吃力的。”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大学相对自由的环境,使得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同学会过分放松自己,影响考试成绩、影响自信心。

“大三一开学,看到大四学长们参加各种招聘会、回来跟我们说找工作的难处,心理上就有退缩,不知道一年后自己怎样面对。看到那些已经保研的学长,真是很羡慕:他们不用现在找工作;等过两年研究生毕业,总归比本科生好找工作。可惜已经晚了,想读研只能自己考了。”

——由于没有及早规划,一些同学大三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两年的大学生活已经半荒废过去了,错过了不少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机会。        

“大三下学期,正犹豫是否要考研,考研辅导班开始高密度地进驻校园开宣讲会。每听一场就更觉得自己不考研没出路;况且现在报名、即使到时候不上课,也能把钱退回,所以就报了名。不过,钱都交了,就听听吧!大三暑期就交给考研辅导班了。学校要求的暑期实习,只好应付:好在只是要求有实习单位的红章。”

    ——“考研”成了不少大三同学补救前两年努力不足的救命稻草;殊不知,这是对就业难的一种逃避。一些并不适合考研的同学,因此错失了大三暑期的实习,加剧了自己毕业前找工作的难度。

 “不过,考研的成功率最多是30%,所以还是要两手抓:找工作的事情也不能一点儿不管啊!重要的校园招聘会还是要去碰碰运气的。可惜,我现在才明白:两手抓,很难做到两手都硬;找工作肯定对复习有影响。最后离复试线还差近10分呢!可接下来也没什么好些的工作机会了。”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四同学很遗憾自己当初的选择。

要想避免进入上述的种种误区,大一新生们首先要进行自我认知、全面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

每个人是由外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方面构成的。外在自我指的是人们可以直接观测到的自我因素,由身体特质 (包括性别、身高、体重、外貌等)和身体外特质(如名字、家乡、学校、专业等)两部分构成。

心理自我指的是自身内在因素,包括心理自我的动力系统、效能系统和风格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不再重视学习甚至厌学,就是缺乏学习动力造成的。目前,我国大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普遍存在误区:如将兴趣(单纯喜欢的)当作了职业兴趣(实际上适合的);将大学的专业混同于中学时以为的专业;很多家长及学生以为上大学选择某个专业将决定你未来的职业;还不是同学为了“不浪费分数”,报考热门专业或者服从调剂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了。这些同学进入大学后,很多人会因为对专业缺乏兴趣而失去学习动力。同学们可以借助科学的方法澄清自己真正的职业兴趣,探索心理自我的动力系统,尽快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领域。

心理自我的效能系统由潜能、技能、自我效能等因索构成;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探索个体的效能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弄清自己擅长的专业/职业发展领域。

同样,人的风格涉及气质、性格等,千差万别;探索心理自我的风格系统,可以帮助同学们弄清自身适合的职业发展领域。

需要提醒是:大学生正处于个人成长、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这里谈到的“自我认知”不是一蹴而就后固定不变的,而应该是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活动。

第二个要回答的问题是“我在哪儿?”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全面地认真认知自己所处的环境:小到自己所学的专业、所处的班级及宿舍,大到社会经济环境及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同学们需要了解自己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存在哪些发展机会?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自己的个性特征可以与哪些发展机会结合?对此,同学们不仅要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应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还要了解各种组织类型对员工的不同要求。

在探索这个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同学们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书本知识来进行,同时还应积极与职场人士交流、参与社会实践、企事业单位实习等活动。

接下来就要回答“我要去哪儿?”。这一方面要考虑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领域,更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人格类型及工作价值观与职业的匹配。特别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千万不要一味地追捧“热门职业”。

近年来,席卷全球的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根据专家分析,未来的工作有五大类型,分别是信息处理(获取或解读信息,用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解决弹性问题(如医生诊断病情、厨师开发菜谱)、弹性手工(不容   易被规范化的劳动工作,如卡车司机)、非弹性手工(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劳动工作,如生产在线的包装)及非弹性认知(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认知工作,如计算税收)。由于人类心智的优势在于“弹性”—— 即能理、整合不同的信息并做出判断,从分析财报到品尝味道,莫不如是。计算机的优势则在于速度和正确性、而非弹性,人类的优势恰好在弹性认知。因此,未来属弹性认知领域的职业发展前景广阔,而非弹性认知领域的专业(包括近10年来的一些热门专业如金融、财会等)所对应的职业机会则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大量地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当然,学习不是大学生唯一的任务;除了掌握知识,自我成长、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也是大学生涯的必修课。

最终的落脚点是“如何去。”如果要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科学规划、积极行动”。在职业发展方面,同学们首先要系统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自己认知和职业探索,澄清自己的人格类型、职业兴趣、工作价值观和素质能力结构,深入了解职业(尤其是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与职场,将二者进行科学地匹配,接下来就是积极地行动、培养目标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了。就个人成长而言,学会与周围人的得体地相处、互动,成为一个友善而具有助人能力的人,也是大学生朋友的必修课。

总之,大学生涯的核心任务就是认清自己、了解专业及其相关的职业,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找到自己最适合的职业方向,并通过学习、实践等积极的行动,达成自己的生涯目标。

每年七月,都有大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拿着自己满意、别人羡慕的Offer从大学校园走向社会;他们中的大部分,五年、十年后成为各个行业的中坚、骨干;另外一些同学是获得了高考时擦肩而过的理想大学、乃至国际知名的欧美著名大学的硕士录取通知书,开始新一段的学习生涯。回首大学生活,他们虽然可能也有遗憾,但更庆幸顺利度过了自己的一段难忘的学生时代,走向成熟。

希望正在阅读本文的同学们都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张悦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20

 

达人是怎样炼成的?

当初次走进大学校园时,你们一定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感到既陌生又期待。你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想要成就不一样的自己,蜕变成更优秀的青年。大学对你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在这里,你的青春将会有不一样的开始;你的身边会出现很多优秀榜样,这些师哥师姐们多才多艺、成绩优异、精明能干、善于交际。你是不是特别想从他们身上汲取成功的经验,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但刚来到陌生环境,或许你还有几分胆怯、几分害羞,不知道该怎么接触这些优秀的师哥师姐?

六年前我和现在的你一样。时光荏苒,我已在北京度过了六年大学时光。本科四年毕业后,我继续攻读了硕士学位。这六年时间里,我主持过北京市级科研项目、发表过论文、获得过“高层次创新人才”奖学金、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做过支教志愿者、也被选拔去意大利进行交换,见过更广阔的世界。那么,我就以过来人的身份,结合我自己以及身边优秀榜样的经验,跟大家分享怎样成为“校园”达人?

如何修炼成“才艺”达人

要修炼成“才艺”达人需要分三步:发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不断模仿和练习,把你所热爱的事情变成你的技能;寻找平台锻炼自己。

1、发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

你了解自己吗?你知道自己热爱什么吗?如果你知道自己热爱什么,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热情会带你发现更好的自己;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不妨从两方面来寻找:一方面是沿着专业方向寻找,看自己是否喜欢做与本专业相关的事情?另一方面是给自己最多的机会去接触最多的选择,不断尝试才能发现自己最热衷、最适合的事情。你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兴趣列出来,从中挑选出你最有信心的事情;或者问问自己最擅长做什么?哪些事情让你觉得做起来毫不费力,还热情高涨?

你一定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因为热情是最大的动力。为所热爱的事物付出再多时间和精力都值得,而热情与勤奋是炼成达人的必由之路。

2、不断模仿和练习

《论语》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光有热情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耐心去不断练习,从而掌握事物的基本要领。比如学唱歌,需要学习如何用气息发声、如何连音转音、发出假声等等。

模仿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儿童时期,我们学习说话和走路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往往也从模仿开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创新的可能性。历史上通过模仿走向创新的例子数不胜数。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创作方法,通过模仿前人作品中的语言或意思,达到创新境界;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临摹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在融会贯通之后,另辟蹊径,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板桥”;日本现代文字体系也是根据日本原有语言,并对汉字进行吸收和再创造后形成的。

模仿和练习是我们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只有付出了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我们才能达到想到达的高度。如果爱迪生没有付出99%的汗水,即使有1%的灵感也不可能成功。

3、寻找平台锻炼自己

中国有句俗语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怎么知道自己的本领学到了什么程度?还存在哪些不足?通过平台检验自己,并在比赛中锻炼和提升自己。比赛并不是为了拿奖,它对于你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通过比赛,你会遇到更优秀的竞争对手,你会通过别人的表现认识自己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自己提高。

我在大学曾有一个好朋友,她唱歌非常好听。起初她喜欢模仿孙燕姿的声音,模仿时间长了,她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唱法,形成独特的嗓音。她报名参加了校园歌手大赛,在比赛中她大展风采,获得了一等奖,从此成为校园风云人物,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级比赛。她告诉我,在比赛中她遇见了很多高手,她从对手身上也学到了很多。

如何修炼成“学习”达人

在我们周围,总有这样一群“学习”达人:他们勤奋刻苦、思维敏捷,博闻强记、品学兼优。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秘诀,也可以变得和他们一样优秀。修炼成“学习”达人,要从两方面要求自己:

1、         制定计划,加强自我控制力

《礼记》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首先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每一年要做哪些事情;为了完成这些目标,每个月要做什么事情,每天要做什么事情。计划最好具体到每个月甚至每一天,这样就不会空喊口号,而是真正付诸实践。

在制定计划后,怎么才能有动力去完成?首先,我们不要把计划定的太高太多,不要急于求成,要量力而行;其次,要加强自我控制力,要有主见和决心,不要被手机、游戏等外界事物分散注意力,要监督自己把计划落实到行动中。相信每当你划掉计划表上的任务时,你都获得了一个个满足的成就,增加了自信。

2、充分利用校园资源

如果你能善于利用大学资源,你的大学生活一定会比其他人过得更丰富充实。首先不可错过的是图书馆。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大量的古旧文献、众多的数据库和外文文献。在外面,很多文献要付费阅读,而且价格不菲。但在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可以免费下载,为什么不加以利用呢?图书馆是自我提升的乐园,希望你能博览群书,从不同领域开阔眼界。

讲座、研讨会、旁听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也是大学赐予的营养大餐。每一次这样的活动,都会给你很大启发,不仅在知识方面获益良多,还可以接触一些新角度新思维。

另外,关注学校提供的各种项目并大胆参与也能让大学生活变得更丰富。记得大二下学期,学校教务处网站挂出了申请“科研立项”通知。当时我对科研立项没有任何概念,但看周围同学都很积极,我也想试试。知道消息时,距离申请截止只剩一周时间。那时,我还没有任何想法,不知道要申请什么项目。我花了三天时间,一边在图书馆查阅大量专业书,一边请教学长学姐,终于想到了主题。但另一个困难接锺而至:怎么把申请书写出来?项目申请书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项目内容、研究方法、意义、计划等。我才刚想出题目,对它哪有什么了解?但是我一旦开始就不愿意轻易放弃,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出来。白天我在图书馆查资料,晚上就带着资料在自习室熬夜,困了就在桌上趴一会儿,饿了就吃面包,这样奋战了两天终于完成了初稿。之后,我请学长帮我提了些建议,修改后又联系了一位我很喜欢的老师,他答应做项目指导老师,并给我指出了很多问题。时间每分每秒都在流逝,回来后我不敢休息,一直按照老师建议改到完善为止,在申请截止当天我才改好并递交了申请书。说实话,那一刻我并不确定是否我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但是我没有考虑那么多,我只是想把它做完,因为我不想辜负自己和老师的信任。大概一个月后,我看到了学校网站名单,我申请成功了!我为之前的坚持和付出感到自豪。

申请国外大学的交换项目也是大学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其实自从上研究生以来我就一直关注这方面信息,但因为还没有考出理想的雅思成绩、学校还有工作,我一直没有申请。20169月,我觉得一切条件都成熟了,于是提交了申请书,包括我的学习绩点、英语成绩以及一份自我介绍。在申请之前,我一直非常纠结应该选择哪所学校。因为每个人只能申请1所学校,按照成绩排名择优录取,如果你失败了就没有调剂的机会。这就像一场赌博,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在询问导师和家人意见并综合考虑后,我选择了意大利,虽然知道一定竞争激烈,但我不愿违背自己内心。怀着忐忑的心情等了半个月,我终于收到了学校的确认邮件,可以继续准备面试了!半个月时间里,我准备了30多个面试问题,并想好了怎么回答。但在面试现场我却非常紧张,英语表达不太流利,有些问题也没有准备到,当时觉得自己表现不好可能没希望了。但过了几天,我却收到了意大利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真是喜出望外。之后,我又自己联系房东、准备送签材料、订机票、面签等事情,历经困难终于来到了意大利。在意大利交换的半年里,我体验了不同的学习方式、感受了意大利丰富的文化、还拥有了一段难忘的旅行经历。交流的这半年对我的大学生活意义重大,甚至对我的观念形成了很大影响。

如何修炼成“社交”达人

有学弟学妹常和我说,他们觉得自己交友圈狭窄,仅限于舍友和同班同学,看到别人人缘很广感到很羡慕,问我要怎么做才能在大学交到很多朋友并且保持不错的关系?

这个问题问我就问对了。影响交友圈的因素有两点:一点是个人因素。自己是否主动、自信?是否开朗,具有正能量?是否热心,乐于助人?学会先反思自己,从别人身上学习优点,改变自己的不足。当你变得优秀时,你自然会吸引别人想和你交朋友;一点是坏境因素。是否社交圈太狭窄?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回宿舍?怎么扩大社交圈呢?

1、参加社团活动

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有话剧粉组织的话剧社,有天文爱好者组织的天文社,还有才艺爱好者组织的街舞社、瑜伽社……甚至你还可以自己组织社团。活动社团是一个完全由学生自己设立和管理的组织,在这里你可以畅所欲言,发挥自己的优势、释放热情、追求理想,学到知识、培养领导能力,还能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平时可以选择参加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大学生活会丰富而美好。

2、参加公益活动

学校的公益活动同样丰富多彩。例如,我曾经被学校晨曦社选拔赴山西吕梁的边远山村支教半个月,在那里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结识了山区里淳朴的孩子,也认识到中国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这次经历对我的职业选择产生了很大影响,让我立志要成为一名教师;还参加过北京市红十字会献血中心志愿者服务。每次来到献血站,我会认真工作,积极宣传献血知识,为献血者服务,在服务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当然,公益活动还能增长见识,例如帮助国际交换生学习汉语、被学校选拔去非洲等贫困地区支教等。如果你对公益活动感兴趣,不妨多关注学校网站信息,广告栏信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网站,相信每一次微小的付出都会换来成就感和价值感。

今日的你们,已经背起行囊、远离家乡,怀着一份憧憬与期待踏进大学校门,同时也带着一份不安与好奇的心准备迎接更丰富的世界。愿你们如同秋日里飞走的蒲公英一般,义无反顾地飞向这片厚实高远的天空,去追求自由广阔,去寻找更加多彩的世界。   

张悦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