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创四层次进阶”实训体系的逻辑建构
时间:2017/11/1 9:12:18   点击:0   [ 关 闭 ]

方绪牢  周旺

 

一、“双创”教育的现实审视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瑞士的冬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将其作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双创”概念一经提出便引发了职业教育领域的思考和反思。随后《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开展“双创”教育的步伐。有学者认为我国已经步入了“双创”时代,在职业院校众多的实践活动中,“双创”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五种形式:参加“双创”比赛、建设创业园或创业基地、开设创客空间、组建创业学院、设置创业课程。这些教育行动被认为给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本质上,目前职业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仍是两张皮。本研究认为,职业教育在开展“众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时,必须要处理好三对辩证的矛盾。

()内隐与外显: “双创”教育不完全呈现出外显表征

“双创”教育侧重于人才培养潜在的创新创业素养。我国“双创”教育一经提出,全国职业院校积极响应,并且在短时间内涌现了诸多创新创业的成果。“双创”教育俨然成为“双创”行为结果的竞技场以及“双创”项目的竞赛场,一定程度上说,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重视外显性的表征形式,忽视了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其成果是教育人的目的,大肆宣传创新创业工作的载体、手段等附加的衍生物。因此,在全社会倡导“双创”教育时,高职院校工作者更应该明晰“双创”教育的逻辑归属,正确处理好人才内隐性因素与成果外显性表征之间的关系,要将创新创业内涵教育放在首位,切勿将“双创”教育陷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窘境,教育理念和观念需要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变。

()融入与游离: “双创”教育不能游离于专业而独立生存

“双创”最早并不是在教育范畴里提出的概念,而是以社会学的概念进入到大众视野,但是在反观我们全社会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状态时,在众多影响“双创”效果的因素中,教育对于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有着先天的优势和自然性的联系。于是,“双创”教育便成为理性思考之余的逻辑新起点。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是游离于教育结构外的组织形式,还是融入原有教育结构内的组成元素?如果将“双创”教育游离于教育结构之外,而去重新去搞创新、创业,那么“双创”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在近些年的实践中,有些职业院校急功近利地上马“双创”教育项目,一则将“双创”教育直接做成“创业学院”独立存在,由于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特色不凸显,创业人才无法培养;二则将“双创”教育简单、粗暴地移植到教育内部结构之中,由于与原有的教育机制、结构、内容不匹配,导致“双创”教育“水土不服”,人才培养定位不伦不类。上述两种形式都是将“双创”教育游离于专业教学之外,而真正使“双创”教育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的,就需要将“双创”教育与专业相匹配、结合、和谐、共生,特别是将“双创”教育的理念、内核、宗旨等概念融入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生成创新创业精神与文化,这样的“双创”教育才更具有生命力。

()重点与全面: “双创”教育是创意、创新、创客、创业等有重点的选择创意、创新、创客、创业是职业教育实践研究中比较流行的几组概念,有学者从教育学、心理学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视角澄清和考量这些概念,认为创意、创新、创客、创业具有层次递进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换。这几个概念也就是职业教育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中不同发展阶段的状态。基于此,我们反问: “双创”教育是不是要全面推进创意、创新、创客、创业等各种人才形态的发展?本研究认为,“双创”教育的理性思考要定位在适配性、可行性、侧重性、阶段性四个方面。第一,适配性。“双创”教育务必要处理好“双创”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要将职业“教育”内部的结构、内容、形式与“双创”的体系、要求、层次相对接,不能错位发展,更不能裹脚前行。第二,可行性。不是每一种创新创业的形式都可以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实施,基于职业教育的属性以及人才培养的规律来看,创意、创新是从心理发展机制的角度诠释了创新创业的意念模式和思维方式,而创客,创业则是更高一个层面的需求反应,是持续创新需求的外部表征的高级形式。第三,侧重性。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使命以及办学目的,“双创”教育要立足于具备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的人才培育,而不是一味追求纯粹的创客和创业者。第四,阶段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实践过程,要经过创意、创新、创客、创业等几个心理和经验的准备阶段。因此,“双创”教育的开展要遵循这一发展规律的逻辑性,有重点、有针对地开展教育教学。

二、高职院校实训体系建构对“双创”教育适切性解析

综合职业教育实训体系建构的理论来看,包括就业为导向的实训教学体系、基于体验学习的高职实训体系以及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实训教学体系等三种组织形式,这些教学体系是基于某一理论为实践视角或导向,构建能够适应高职院校内在属性的教学体系。为了适应“双创”教育的需要,以高职院校实训体系建构为视角,为现阶段“双创”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新思路。

()职业教育实训体系的理实一体化

对于职业教育实训体系要坚持理论观与实践观并行不悖,并能使两者有机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的博弈共存的教育境界。高职院校实训体系构建时,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进行合理性的分配,特别是在“双创”教育的大背景下,实训体系的理论部分要将创新思维、知识思维以及职业思维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而还要将绝大多数的时间放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同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穿插其中,理论教学中有实践演示、实践教学中有理论的渗透,这样就将创新思维、职业知识、创新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等几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专业教学中。

()高职院校实训体系的内部结构的多元包容

高职院校实训体系是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育,强调学生的技术技能的习得、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及职业内在文化的熏染。狭义的概念仅仅局限在高职院校实训室的范畴内,而广义的概念则使职业教育实训体系涵盖制度性体系、组织形式体系、内容体系、结构体系以及实训资源库,等等。而这些系统纵贯职业教育实训过程的始末,保持内在各个系统之间和谐共生,保证各个体系之间目标的同一性,因此高职院校实训体系的内部结构呈现出多元包容的属性。同时,传统意义上来看,实训体系是对高职院校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增强学生技术技能素养提升的有效抓手。但是从职业教育的社会属性来看,实训体系的构建是支撑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双创”教育的广泛推进的大背景下,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而这离不开学生的实训能力的培养,而高职院校实训体系的多元包容内部结构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创业的实践场地。

()高职院校实训体系的多方主体介入

可以说,职业教育实训体系构建是职业教育属性和使命的本质要求,是将学生锤炼为职业人才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实训体系的构建体现出社会性的属性,强调多方主体的介入。从现在实训体系的构建的实施主体来看,“政府——企业——学校”是比较稳固的参与主体,其中三方介入的内容各异也决定了各个主体所起的作用不一样。其中政府为实训体系提供政策、专项资金等;企业为实训体系提供真实项目、技术能手、设施设备等;学校则提供场地、师资、经费等。由此可见,校企双方才是直接的实施者和运行方。“双创”教育倡导后,阻碍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根源在于学校缺乏创新创业的经验和真实的项目,而在多方主体介入的实训体系却可以借助企业提供真实的行业创新创业动态、经验、案例以及真实的项目、任务、技术难题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新创业项目,而这些都是学生创新创业的源泉。

三、建构高职院校“双创四层次进阶”的实训体系

本研究选取部分创新创业学生的发展经历为研究样本,采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育的规律,将“双创”教育融入实训体系之中,把学生创新创业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包括创新思维实训阶段、创客空间实训阶段、创业孵化实训阶段、创业公司阶段。

()“双创四层次进阶”的实训体系构建的原则

“双创四层次进阶”的实训体系构建的原则是体现出体系的根本使命、组织结构、逻辑目标等。基于此,其构建原则包括整体性、创新性、多元性。整体性是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实训体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体现客观事物的可分性和统一性。整体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有机统一,部分是整体中的某个或某些要素。实训体系要发挥整体的育人功效就需要得益于各个分体系、部门、教师等同一性,否则将会陷入“分崩离析”的窘境;当然如果忽视整体则又会造成“各自为政”的状态。因此,在构建“双创四层次进阶”的实训体系时,要保持整体与部分同一目标、和谐发展。

创新性是强调正确处理好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这体现客观事物的可变性和发展性。传统是事物当前所处的一种发展状态,创新是事物在当前发展状态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性的变化,是一定思维蓝图的外化和物化。实训体系的构建需要具有创新性的思维和前瞻性的规划,特别是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呼之欲出的时代背景下,实训体系的规划和建设更需要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实训体系发展的需求进行创新性的构建。

多元性是强调实训体系内部结构、组织形式以及建设主体等多元性与单元性的关系,这体现着客观事物单一性和复杂性。多元性是事物内部结构的构成存在着平等的地位与权利,单元性是事物内在结构存在着单一的构成元素。从现阶段职业教育的能力以及“双创”教育客观情况来看,实训体系的构建需要多元化的建设思路和规划,需要从制度、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多元的建设管理;需要以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创新工作室、创业公司、创业孵化基地等多种组织形式开展工作;需要吸纳政府、企业、行业等多主体进行跨界建设。

()“双创四层次进阶”的实训体系的逻辑结构要明晰“双创四层次进阶”的实训体系的结构就必须要清楚这一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路径、逻辑内容和逻辑归属等四个层面的内容,这是构建实训体系的逻辑结构。高职院校以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为突破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设计立体的实施工程,全方位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进而引导能力强的学生开展创业的实践活动。

1.逻辑起点:双创四层次发展阶段

逻辑起点是解决“为什么”这一问题,即为什么创新创业要设置这一发展阶段?就是要解决这一发展阶段起源的问题。本研究认为逻辑起点是基于实训教学体系与“双创”教育的要求为前提,以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和实践发展轨迹为样本,将“双创四层次进阶”的实训体系划分为创新思维实训阶段、创客空间实训阶段、创业孵化实训阶段、创业公司阶段四个阶段。其中创新思维实训阶段侧重于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解决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等问题;创客空间实训阶段主要是通过持续的创新活动,提升学生创新的意志力;创业孵化实训阶段主要是从实践论的角度出发,通过校企合作孵化、创业班等形式助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业公司阶段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由学生成为企业的法人独立自主地开展经营活动,使学生变身为“职业创业者”。

2.逻辑路径:多元化的实施方式

逻辑路径是解决“用什么”这一问题,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由一个阶段上移到下一个阶段?本研究认为“双创四层次进阶”的实训体系各个阶段实施的路径存在着独特性,就是根据各个阶段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质,结合多主体介入的情况,实施独特性的路径。例如,创新思维实训阶段的路径是通过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毕业设计改革、创新人文课程等路径来实现,侧重通过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等线性路线实施;创客空间实训阶段则是通过创新工作室、专业课程项目化、专业产品化研发等路径来实现,侧重吸纳有创新能力和动机的学生,结合专业属性开展创新研发活动;创业孵化实训阶段则是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创业公司孵化等路径实现,侧重于通过校内模拟公司的形式开展真实的公司业务;创业公司阶段则是通过校企合作、创业公司立项等路径实现,侧重于学生自己或团队自行运行一家注册公司,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负盈亏。

3.逻辑内容:层层进阶式的教育内容

逻辑内容是解决“是什么”这一问题,即在实训体系每一个阶段所要培育的内容是什么?本研究认为,“双创四层次进阶”的实训体系每一个发展阶段所实施的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进阶性,由下至上层层进阶,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到实践能力逐级提升,以提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创新的综合素质。其中创新思维实训阶段主要是以课程、教学、实训等过程中创新创业思维的融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和意志;创客空间实训阶段主要是结合学生的专业开展真实的创新产品和项目,使创新创业思维成为学生的常态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创业孵化实训阶段则是模拟创新创业公司,在模拟公司真实存在的基础上实施真实的创业公司运营;创业公司阶段则是在“政——企——校”多主体介入的基础上,由学生个人或团队在公司运营的过程中积累创业经验。

4.逻辑归属:人的创业发展能力为核心

逻辑归属是解决“为了什么”这一问题,即“双创四层次进阶”的实训体系的各个阶段都是为了什么?在这一体系中,每一个阶段的划分、路径和内容都不一样,因此每一个阶段的目的也是各异的,其中创新思维实训阶段是培育学生创新创业心理机制(创新创业知识、思维和意识)为目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客空间实训阶段是培育学生感兴趣的专业项目和技术特长为目的,培养创新研发能力;创业孵化实训阶段是以培育学生将专业技术和兴趣特长落地,实现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为目的,培养创业能力;创业公司阶段则是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双创”教育实际需要,高职院校“双创四层次进阶”实训体系的逻辑结构是由四个层面的结构进行能力要求排序,其运行的机制就是将四个层面按照创新创业的侧重点,按照序列开展,以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创新创业能力。

   

孙莉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