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 业 指 导
时间:2016/11/18 9:24:25   点击:0   [ 关 闭 ]

人生“欢乐颂”

“死也要死在大城市!”

热播剧《欢乐颂》塑造了五个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都市女白领,其中最具争议的就是樊胜美。剧中的樊胜美是从外地到上海打拼的外企资深白领,性格爽直,敢说敢做,为在上海生存拼命往上爬。樊胜美的这句话“死也要死在大城市里!”戳中无数人泪点:这正是我们的心里话。

和樊胜美一样,在上海埋头打拼的还有剧中一起合租在“欢乐颂”小区里的邱莹莹和关雎尔。二十四岁的邱莹莹是一个普通女青年,过着按部就班的日子,每月领取四千元的工资,在上海过着窘迫的月光族生活。在回家还是留下的问题上,邱莹莹最为纠结。她曾经打算回老家考公务员,父亲获悉之后赶紧汇了五千元给她,劝说她在城市好好奋斗,千万不能回鸟不拉屎的老家虚度光阴。对于日后的人生,邱莹莹跟多数人一样看不到希望。

    二十二岁关雎尔的处境不比邱莹莹好多少,不是名牌大学毕业,家庭背景也没有足够硬实,处处小心谨慎,时时求上进。她是五百强企业的实习生,随时有可能被公司淘汰,为保饭碗过着披星戴月的日子。

    一定程度上,《欢乐颂》的爆红是因为许多人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事实是,大多数奋斗的年轻人就像樊胜美、邱莹莹和关雎尔一样,渴望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房子,更渴望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大城市就是他们认为最靠近梦想的地方。樊胜美们遭遇种种不如意,换个角度看就是一场自我探索,不断修正的旅程。

    你到底想要什么?这个问题贯穿《欢乐颂》始终,也拷问着无数正在奋斗的年轻人。正因为在这问题上的迷惘,才有了去留的纠结。又是六月至,又是一个抉择:毕业了,是留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还是回老家开启稳定生活更好呢?

生活不止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留在大城市无疑是这道选择题的最优答案。大四的燕芬是《欢乐颂》的忠实粉丝,她觉得自己和剧中的关雎尔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一直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却又不甘于平凡。

    就读市场营销专业的燕芬在毕业前得到了两个offer:一个是深圳某知名房地产中介公司经纪人;另一个是家乡某厂的销售主任。“不走寻常路,给自己不一样的未来”。抱着这样单纯的愿望,燕芬选择了前者,留在大城市机会可能会多一点。

    由此,她也开启了几乎疯狂的工作模式,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的高强度工作时间,需要时刻保持鸡血状态。她试过带上夜班客户看房,凌晨两点才下班;也试过因为没有业绩,取消所有休假,连续工作两个星期;她也曾目睹过同事间因为争夺客户的明争暗斗。房产中介行业要求经纪对房子和周边环境熟悉,刚入行的那段日子,燕芬每天都穿梭大街小巷,高跟鞋走坏了一双又一双,脚后跟磨了一个又一个泡。

    燕芬所在的房地产中介公司是行业中的龙头老大,广阔的平台让她见识更多。公司利用大数据和高科技为房产经纪人提供各种实用工具,完善的培训体系全方位增强经纪人工作技能,“原来房产中介都可以这么高大上,”燕芬说到。

    高强度工作开拓了燕芬视野,也让她思考着自己日后的职业生涯。尝试过高强度工作,燕芬更珍惜闲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她也第一次问自己,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又要过怎样的生活。

“或许在骨子里,我只是一个追求平稳生活的小女子。”试用期后,燕芬辞掉工作回到茂名老家发展。

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和燕芬一样,许多大学生对以后生活有美好的憧憬,毫不犹豫地将就业选在了一线城市。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大城市日益上涨的生活成本,高强度工作压力,让苦苦打拼的年轻人总是徘徊在城市的边缘。残酷的生存环境让他们拔开迷雾,明白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留下,只为更美好的生活

    同样选择在大城市打拼,新媒体创作人小米选择坚持下来了。他坦然,在抉择面前也曾有过犹豫,有过迷惘。

    小米是广东清远人。2010年毕业在广东某知名大学的新闻专业。毕业没多久,小米父亲去世了,留了六十多岁老母亲在老家,小米只身来到广州打拼。

    对于儿子的选择,小米母亲全力支持。母亲认为男儿志在四方,好好奋斗才能不负青春。母亲的全力支持让小米拼搏无后顾之忧。故事转折发生在去年2月。农历新年假期后,小米告别母亲,准备坐车回广州。母亲一如既往笑脸欢送小米,还给儿子准备了大袋大袋的家乡特产。刚下楼,小米发现忘拿了手机,赶紧回家里。“一进屋子,见到老母亲坐在一角落泪。”小米回忆。偌大的房子里显得母亲形影单只,特别瘦削,原来母亲早已一头白发,只是小米没有注意。“母亲老了,第一次我动了回家的念头,”瞒着母亲,小米报考了老家的公务员,同时,小米还在网上接连投了好多老家的单位,其中有一家是老家镇里的广播站,宣传站领导看中小米在广州媒体工作经验,极力邀请小米回来。“工资虽然不高,我却可以每天都住在家里,陪着母亲吃饭,聊聊天,”那段抉择的日子,小米犹豫很久。甚至睡着了,他还梦见自己日后的生活:回到家里过着轻松简单的生活,找个同乡当老婆,然后生个小孩。孩子在镇上读小学,成绩不错,考进了县里读中学,然后再参加高考,再然后到大城市里读大学……

“这不就是我的过往走过的路!”小米突然从睡梦中醒来。通过思考,小米明确自己目标和方向,于是决定留在广州并更努力地奋斗。通过多年努力,小米终于创办了自己的新媒体公司。他的目标是三年内存足房子的首期,在广州购买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把那位从未来过广州的母亲接到身边,让她享受美满晚年,“妈妈还有很多地方没到过,以后可以带她到处走走。”小米说。

    有人说,父母在不远游。家庭似乎成了美好生活的羁绊。事实是,家庭才是我们不懈奋斗的动力。正如小米一样,留在大城市工作为的就是给家人优质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自我和家庭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寻求一个去留发展的最优方案。

生活是自己的 ,与他人无关

    燕芬和小米的故事并不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最佳案例,但他们的成长过程会对还在迷惘中的你有所启发。

    关于“大城市”和“小城市”是场无果却又旷日持久的争论。每逢毕业时,毕业生们就会为“留下”还是“回家”而纠结。如果你喜欢拥抱变化、热爱挑战,大城市无疑是最佳选择;如果你性格沉稳,追求安定平稳,那么回到家乡,你或许有更多优势。

    留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是一道选择题;成功与失败,则是一道判断题。选择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有种破釜沉舟的意味,为了在更好的平台发展,压力接踵而至;选择在小城市发展,并不代表选择安逸,小城市人才相对缺乏,选择回家乡发展,只要找准定位,努力工作,抓住机遇,发展前景一般未必会比在大城市工作的毕业生差,甚至更好。

    毕业后是留大城市,还是回小城市,这当中各有利弊。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不要因为标签和成见,拒绝自己内心真正的选择。大城市不只是灯红酒绿,小城市的生活也不见得就无聊。最重要的是在基本的生存之外,你想追求的是什么?

所以,大城市去还是留,与其说纠结、徘徊和犹豫,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自身定位不清晰。说白了就是不知道自己喜欢怎样的工作,擅长什么,适合什么。

对于这样的彷惶,不妨像燕芬一样,让自己在大城市中漂泊一段时间。在漂泊的日子,你必须主动接触不同的圈子,不同的人,甚至尝试不同的工作。在全方位的自我考量中得到成长,认真分析自己是否适合在大城市奋斗,明确方向,再决定以后的发展路径。

    世间道路千万条。许多时候,大城市也不过就是围城,真正应该选择的,是自己能接受的,最适合自己的。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最可能的结果就是活在别人的影子里。说到底,在哪里生活都一样有苦有乐,有遗憾也有抱怨。

找到自己生活重心,活得其所,才能真正实现人生“欢乐颂”!

 

张悦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19

 

人生是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

 

    每一年的夏天,都是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很多人在这个时刻告别了持续多年的学生时代,步入了职场时代。在这里,有的人做出成绩,有的人平平淡淡,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找到自己。面对未来的职场,很多毕业生都希望获得一些指导。

    而我想从做职业规划咨询的经历来谈谈自己的感触,希望这些感悟对你们有用。对自我的探索咨询过的高中生,在校大学生,职场菜鸟以及职场资深人士,大家普遍存在着对自我的认知不清。有意思的是,有时候一个高中生或者一个大学生对自我的了解高过一个工作几十年的职场人士。因为对自己的不了解,不清楚适合什么工作,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工作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随机性,而个人的职场发展也会随波逐流。面对人生重要转折点时,所思考的永远是外在的选择,而忘记选择的主体是你自己。而恰恰是你(你的性格,你的兴趣,你的价值观,你的愿景)决定你的人生,你的方向。

    所以不管你什么学校毕业,学习的是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在毕业的这几年,要充分探索自己。你还处于职业探索期,多尝试一些工作(并不代表天天跳槽),可以在工作范围内多尝试其他工作,多关注职场信息,也可以在业余时间兼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工作不合适的也可以勇敢地换。毕竟你还年轻,你的成本不高。很多来做转型咨询的客户,其实在工作几年后就发现自己不适合了,但一直存着侥幸心理。5年,10年过去了,核心竞争力不具备,已经处于边缘化。此时不得不转型,因为已经在职场没有生存之地,加上多年的纠结,精神也受到伤害,需要做相应的心理咨询治疗。

    当你在工作中遇到特别喜欢的事情,特别讨厌的事情,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或特别有挫折感的事情,这些都是发现自我性格的极好时刻。坐下来,认真梳理背后的原因,也可以找朋友或者前辈或者专上的咨询师来帮助你分析。面对和解决这些冲突、痛苦的时刻也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另外借助性格测评的工具,比如MBTI,专业的书籍有《赢在性格》《请理解我》,还有另外一本书《现在发现你的专业优势》,都是了解自己的路径。

对原生家庭的了解

最近几年的咨询,明显感受到原生家庭对我们职业的影响,甚至是对我们的幸福生活的影响。

那些客户,有的不自信,有的没有安全感,有的纠结,有的急躁。再深入探讨下去,这些表现是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曾经咨询的一个毕业1年的客户,小伙子高高大大,相貌堂堂,可是谈起话来缺乏自信,并且有深深的自卑。因为高考失利,自己不能原谅自己,而经常争吵的父母很少关注他的情感,他在缺爱的世界里,唯一值得骄傲的成绩又给了他一击。这个问题还比较普遍,很多客户在工作多年后还对当年的高考失利耿耿于怀。

所以,如果你及早去关注这个问题,尽可能争取经济和思想的独立,和你的原生家庭保持一定距离,你不会走上家庭轮回之路,你也能更好地用自己的力量去建设自己的美好生活。关于原生家庭对人的伤害,建议大家阅读武志红所写的《为何家会伤人》,在那一个个案例中,能看到我们的影子。

争取经济独立

    刚进入社会,充满了许多宏伟的目标——做CEO,做老板,财务自由,环游世界。每个人都憧憬着大目标,而现实呢,很多人工作5年或者更久,依然不能经济独立,“啃父母”,找家里要钱。

一个人如果想要有精神的独立,首先需要有经济的独立。如果你动辄找别人要钱,行动的决策权也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咨询的80后,90后的客户,这个问题比较凸显。工作5年的,有30%的还不能经济自立。有的人频繁跳槽,因为有父母给钱,不担心生存;有的人想去做喜欢的事情,但却做不了,因为父母亲不同意,而给钱的是父母。

    而在职场发展,独立、有责任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很多客户,打电话来哭诉,自己的决策家人反对。我反问他们,你经济独立了吗?他们才意识到,为什么家人反对,因为家人看到你工作这些年还不独立,还在向父母张口,他们怎么能相信你能做出点东西呢?毕业了,你也是成年人了,要为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决策负责。当你经济独立了,你才有机会去寻求精神独立。

舍得投资自己

    我对所有的咨询客户,尤其是女性客户都会说“投资自己”。10年后,有时候5年,那些投资就产生了影响,有的人一直往上走,有的人一直往下走。

    刚毕业,有许多的时间,可以多培养一些业余爱好,比如打个球,或者学习个舞蹈,这些爱好会陪伴你终身。当然需要力所能及,交不了学费就自学,或者来个技能交换。

    旅行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外出拓展眼界,接触不同的文化,都是一个很好的成长过程。如果有条件,每年都来个自助旅行,背包客会在路上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

在问题解决上勇敢投资。如果有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就找专业人士帮忙,不要纠结。心理上有问题的,做个心理咨询;家庭有重大变故的,可以做个家庭排列治疗;职业有困惑的,可以做个职业咨询;与男女朋友有情感问题的,也可以去做情感咨询;理财做得特别糟糕的,也可以寻求理财的专业服务。

术上有专攻,我们做不了的,让专业人士去做。解决了你的问题后,你可以亲装上阵做自己的工作。这些不是花费,是投资。因为问题不会自己消失!

关注Social Business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和社会问题不断凸显,北京雾霾让人逃之不及,而每天新闻上爆出的奇葩事件让人大跌眼镜,同时持续上升的房价和生活成本,让中国梦越来越远。

有很多年轻人希望在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能让社会变得更美,至少我们有一片蓝天,至少生病了能找家靠谱的医院,至少奋斗一辈子老有所依。SociaI business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应运而生。

    记得在美国做志愿者期间,英国的老师在一天早上课堂上,分享了social business。这个观念是由孟加拉的大学教授Muhammad Yunus在《building social business-the new kind of capitalism that serves hunmanity's most pressing needs》中提出的,在这个模式下建立的Grameen Bank在孟加拉,在印度,甚至在美国帮助解决许多棘手社会问题,也让无数穷人走向自己自助。

    Social business是基于解决社会问题(如贫穷,教育,或者环境)而建立,这个公司设立后有自己的盈利模式,能自给自足。这是和NGO的最大差别。而且投资者只是获得投资额,不获得额外的分红。获得的利润会留在企业内用于扩大企业或者提供运营。这样会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更多的穷人会被吸引进来。同时工作人员获得更好的报酬,公司会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才,支付有竞争力的报酬。

未来这个领域会吸引更多的有才华、希望回报社会的人士加入,如果你想成为这样的人,那去勇敢地做吧!

张悦摘自《成才与就业》2016.19

 

老调新谈:考证与诚信

考证   

大学生到了毕业季,考取的各种证书该派上了用场。但仍有不少毕业生疑惑在各种证书铺天盖地的时代到底哪些证书是用人单位看中的,哪些证书能为求职增添砝码?一般情况下,求职者所在院校、所学专业和学历层次是用人单位首先最为看中的,当然并不是说你的学历层次越高就越被看好,关键是要看和你所谋求的工作岗位是否相匹配。专业背景同样是企业最为看重的,很多职位只给限定专业的毕业生面试机会。具有第二学位跨学科辅修某些专业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也是很多企业所看重的。虽然说企业看重能力而不是学历,但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就是一块有分量的敲门砖,进得门里才有机会展现能力。

    除此之外,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等这些通用型证书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基本“门槛”。这些基本“门槛”还包括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证书。奖学金证书被很多企业列为筛选简历的必要条件。学生干部经历也比较重要,如果再有一个“优秀学生干部”的证书就更能起到证明作用。

    还要了解专业证书,大学生刚入学,甚至还没有入学,就要深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应考取哪些专业证书,对于一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如会计、金融、法律、导游等,考证应该以专、精为前提,注重专业内的证书,确保与职业对接。对于持证族来说,资格证只是表明你通过了相关考试,但不代表持多种证书的大学生就有与证书相匹配的能力,用人单位更注重大学生平时积累的经验与各方面的能力。

值得大学生关注的是,近年来,为了减少人才就业创业的“壁垒”,进一步释放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截至2016113日,国务院公布取消了5个批次,共272项职业资格,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44%。这标志着职业资格集中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实现了国务院部门设置的没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基本取消,国务院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未经批准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基本取消。

    为了进一步给大学生松绑,今后政府将指导高校及时取消不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及时修改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设置并开设新的专业,从而缩小大学生考证的范围,避免盲目考证;积极搭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平台,引导相关企业完善和健全用人机制,弱化证书的作用,减轻大学生考证压力等。

诚信   

诚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兴业之源。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中关于个人层面的重要构成。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

    20141017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签订学生校园诚信承诺书,涵盖学业诚信、学术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等内容,将诚信档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主要依据。《意见》对于大学生这一社会特殊群体,在诚信方面有了明确的要求,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俗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因而大学生要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诚信是立上之本。隋朝有名的大臣皇甫绩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她回到了外公家。由于家里很富裕,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皇甫绩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由于专注于下棋,都忘记做上午留的作业。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但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父亲,于是没有打他。可是,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认为不能放纵自己,应该也按照私塾的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于是,皇甫绩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

    皇甫绩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自强不息的品德,使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终于成为隋朝有名的大臣。

    如今,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也开始特别注重考量个人的信用情况。据国际金融报报道,201659日,戴尔、麦当劳、趣分期、牛电科技等企业联合在浙江大学举办了全国首场大学生信用招聘,将芝麻信用评分等第三方征信机构的信用评价作为招募大学毕业生、实习生的重要参考。据悉,到场企业还联合发布了大学生信用招聘倡议:宣扬信用文化,鼓励信用积累,提倡信用就业,让有信用的大学生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要让大学生知道一个人的破产是信用的破产!保护好信用,珍惜别人给你的每一次信任!

    有鉴于此,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成为高素质的各类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毕业求职季已经到来,希望行走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朋友们对于自己有准确的定位、把握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张悦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