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点 摘 编
时间:2016/10/12 15:07:06   点击:0   [ 关 闭 ]

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

    戴三法在《中国劳动》2015年第10期中撰文,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解决就业、增加国民收入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及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首先阐述了职业教育的概念特征和发展现状,认为职业教育是适应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应用教育手段满足人们对职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与追求。我国职业教育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的技能人才。关于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的作用研究,作者认为更多的学者是从职业教育在就业及人才保障方面与经济的关系进行综合论述。

    基于上述理论,作者指出了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贡献:1.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普通教育一起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2.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对解决就业问题具有促进作用:职业教育成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的关键举措。3.职业教育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国内需求:发展职业教育,促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增加劳动者收入,建立消费主导型的社会,给国家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大动力。4.职业教育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此结构:职业教育可以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5.职业教育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职业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为突出。6.职业教育促进社会的安宁稳定:职业教育强调就业教育,有效地减少了人员的盲目流动,维护了社会稳定。

    最后,作者关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1.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2.统筹规划院校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3.完善职业教育法律和标准体系。4.加大现代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作者认为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和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国家应该在资源配置、机制建立、统筹规划及体制保障方面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孙莉摘自《职教论坛》2016.4

 

英国高等教育普职融通运行机制及启示

    胡茂波、朱梦政、伍海泉在《高教探索》2015年第12期中撰文,介绍了英国高等教育普职融通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英国高等教育普职融通的动因,分析了当前英国高等教育普职融通机制框架、特征和政策效应,并对我国完善现代高等教育机制提出了详细的建议。

    英国高等教育体系和运行机制经历了从普职分离到普职融通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为一元制到二元制和二元制到一元制的两次转变。其中“二元”指自治高等教育机构和公共高等教育机构,前者以传统大学为主,后者主要由多科技术学院、开放大学等实施高等职北教育的院校组成。经济发展的利益驱动、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质量要求的趋同转变,推动着英国高等教育完成了从二元制到一元制的普职融通改革。

    英国高等教育普职融通运行机制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l.确保普职平等发展的统筹管理机制,包括高等教育体系中统筹管理及决策的教育部和商业、创新与技能部,以及高等教育领域中负责制定产业政策和技能培训政策、扩展学徒制、发展高等教育及继续教育体系的英国资格及考试监督办公室和英国教育标准局。2.确保普职学分转换的协调评估机制,包括英国职业资格和职业资格认可框架的资格与学分框架以及行业技能委员会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3.确保普职质量对等的监管机制,包括由院校自行完成自我评估与改进的内部质量保障系统、资格监管机构和质量监督机构实施资格审查与质量评价的外部质量保障系统。

    英国高等教育普职融通运行具有管理模式市场化程度高,职业资格证书与学术资格证书并重,普职院校质量评价归一的特征,同时具有能够提供多样教育机会选择,促进人力资源供给市场定位,扩大技能创新人才供给的政策效应。

通过解析英国高等教育普职融通的发展背景与改革经验,作者提出了我国完善现代高等教育的现实启示,具体表现为:1.构建普职融通的有效通道,建立普职衔接的资格证书框架,从制度上实现普通教育证书和职业教育证书等值,保留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办学特色的前提,改善教育质量,发展学位制度。2.构建市场主体参与普职融通的管理模式,突破职能部门利益格局的束缚,实现高等教育普职融通体系中政府宏观管理下各职能主体的合作式管理。3.构建质量归一的普职院校质量评价体系,营造竞争与公平兼具的环境,结合质量评估结果与拨款资金或优惠政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激发高等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内生动力。

孙莉摘自《职教论坛》2016.7

 

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培训的绩效分析与改进路径

    吴峰在《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中撰文,阐述了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培训的研究背景,采用了绩效研究模型的研究框架,分析并提出了职业院校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的现状和问题,并进行了因素分析与干预设计,在这些基础上得出了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培训的绩效改进路径。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阶段,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培训将是其发展的新契机,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市场条件下职业院校与企业双方之间基于教育培训服务这一产品进行交易的过程。作者通过绩效技术的方法与步骤,分析绩效因素,得出绩效改进的干预方案。国际影响力最广泛及最具代表性的绩效技术模型是国际绩效改进协会的HPT模型,由五个步骤组成:绩效分析,因素分析,选择、设计或者开发合适的干预方案,实施与变革,评价阶段。

    作者通过绩效分析来分析职业院校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的现状与问题。职业院校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的现状表现为:职业院校面向从业人员的培训规模在6200-6700万人次;目前企业职工培训的机构分别是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培训主要有行业主导型、区域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三种类型。职业院校在开展企业职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师承担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培训与教学工作关联性不强;开展培训的类型虽然丰富,但是培训的内容大多以低技术含量为主。

    作者还进行了因素分析与干预设计:1.组织环境分析:利益相关者竞争。针对组织环境的改善,可选择财务系统和组织设计作为干预措施。2.工作环境分析:资源、工具、政策。针对教学资源缺乏,可选择人力资源开发干预措施;针对缺乏政策环境,可选择组织开发干预措施。3.工作分析:流程与岗位职责。针对工作流程中的问题可选择工作设计干预措施。4.个人分析:知识、技能与动机。对教师缺乏培训动机的问题,可选择绩效支持、个人发展两项干预措施。

    最后,作者提出了职业院校企业培训的改进路径:提升教师企业培训的专业胜任能力;开发包含职业认证资格的标准化课程;建立教师及院校开展企业培训的激励机制;优化职业院校培训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与培训相互促进的组织构架。

孙莉摘自《职教论坛》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