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15/5/13 9:46:50   点击:0   [ 关 闭 ]

 

    一、协同创新平台是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第一个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深刻地认识和理解"2011计划",有助于高校把握机遇,统筹规划,调动资源,在新一轮创新能力建设中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内涵式发展。

    “2011计划的核心是协同创新,而协同创新是解决科技资源分散和科技创新实体间彼此封闭性的重要手段。推进协同创新要坚持的原则是"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这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发展的方向,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2011计划"提出"面向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依托高等学校与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学科,与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有组织创新,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此为协同创新平台的最初来源。

    201210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了支持本科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在高职院校设立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提升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引导高校与企业共建合作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到企业任科技特派员,构建产学研合作有效模式。

    高职院校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发展主线,在与政、行、企、校多方合作的过程中,如何走出去,如何开展合作,如何开展协同创新,需要寻求重要的途径与载体,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有助于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整合社会资源,凸显办学特色,同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二、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

    协同创新是一个 "沟通-协调-合作-协同"的过程。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平台就是通过构建以核心能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为主要应用的合作平台,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优势,降低和减少企业研发时间、研发成本、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获取创新资源。其建设的基本原则有:

    ()把握行业企业需求,实施全面开放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平台应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和解决行业和企业急需的如人力资源服务问题、企业技术改造问题以及企业长久发展问题。面对各类学校实施全面开放,不限定范围,不固化单位,广泛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创新力量等,形成多元、开放、动态的组织运行模式。

    ()引领行业企业创新,促进深度合作

    以创新为目的,高职院校要引领与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深度合作,充分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交叉专业的有机融合,探索创新要素的共享机制。推动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的互动发展,促进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步提升。

    ()促进合作主体共赢,建立机制保障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要促进政行企校等合作主体的互利共赢,推动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这也是平台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会涉及到多方合作主体,也关系到市场化运营和公共服务的有效结合。因此,通过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是实现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合作主体平等互惠的重要保障。

    三、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主要路径

    高职院校作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主体,应发挥主动作用,积极为平台建设提供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的储备,同时要协调整合创新资源,做好布局和架构,组建能力强、优势集中的协同创新体。其主要路径有:

    ()按照服务求发展贡献求支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高职院校要善于加强同地方政府部门的联系,与政府部门构建一种特殊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和反应机制,通过积极开展教学服务和技术服务,在实用技术技能培训、订单委托培养、地方居民文化素质提高等方面取得实效,赢得政府部门的信赖。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定期汇报沟通交流机制,积极参加政府有关部门举办的科研机构及技术服务组织的活动。在"学校-企业-政府"三方中应相互协调,尤其是要利用政府部门统筹协调职能,促进系统在三者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不断提升。

     ()按照"产学研用"建立或改造校内实训基地,发挥教学科研基地作用

    以产学研用为指导,拓展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在教学、科研、服务领域的新功能,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企业。对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按照产学研用相结合建设和改造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建设协同创新平台的一条重要途径。

     ()按照理事会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区域性"政校企行"合作联盟

    按照高校、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的"理事会组织管理体系",由理事会负责重大事务的协商与决策,制定总体发展战略和路线,成立区域性"政校企行"合作联盟,这是高职院校建设协同创新平台的重要支撑,有助于平台更加开放和稳定。

    ()按照“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原则,成立科研服务机构和创新科研团队

    建立科研服务机构和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是学校加强专业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教师开展科研、技术服务的重要平台,对于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主要障碍有:一是培养模式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的窠臼;二是师资队伍不能完全适应协同创新的要求;三是体制机制难以催生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为此,在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中需要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

    高职院校的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是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与就业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就是以区域产业发展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一是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二是通过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三是通过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把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二是通过鼓励和支持兼职教师申请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改革成果,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建立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

    "政行企校"合力建设协同创新平台的过程中,作为重要主体的高职院校,建立有利于调动利益相关方的激励机制尤其重要,这是保证平台能够长效发展的关键。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学校要充分了解各方利益诉求,做好平台的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使各方在平台建设中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发挥政府主管部门调控评价作用,形成定期评估制度,根据利益相关方表现,提请政府部门进行政策方面支持和经费的资助;三是创新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领军人才加盟平台的氛围,积极鼓励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科研创新团队,建立健全协同创新的内部催生机制与制度保障体系。

    五、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实践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佛山国家高新区核心园区腹地三水工业园区,学校专业与园区产业相适应,并与园区管委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基于工业园区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联盟。学院是佛山市职业教育基地总部单位,引领佛山市职业教育发展。近年来,学院在充分发挥政校企行作用,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成立佛山市快速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服务地方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在佛山市科技局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佛山推广基地,向佛山市科技局申请组建佛山市快速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旨在为企业创新产品进行反求加工、快速成型、快速模具加工等方面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齐聚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和结构合理、技术力量较强的专业研发团队。学校多次邀请佛山市科技局相关领导以及专家对组建方案进行辅导与论证,并根据专家意见对申报材料进行了反复修改。20137月,通过了由佛山市科技局、发改局和经信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成为佛山市快速制造工程中心。该中心成立标志着学校拥有了服务佛山地方产业升级的协同创新平台,学校教师通过平台能够更好地为佛山本地企业服务,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自主创新。

    ()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协同创新平台,提升了电子信息类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中山大学牵头,联合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定位是以数字家庭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重点,开展数字家庭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集成技术研究,研究制定技术规范和标准草案,进行应用示范和技术推广,建立开放的实验环境,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为我国数字家庭产业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借助"数字家庭"项目,人们将实现通过智能电视和智能网关,使电视机、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之间"互联互通",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获取信息,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操作家里的一切电器甚至数码产品。为适应佛山数字家电产业的发展,学校积极推进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学校落户,20134月,学校与数字家庭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依托国家工程中心成立佛山数字家庭协同创新平台,该平台的建立带动了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专业及计算机网络等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提升。

    ()积极建设教学科研型实训基地,发挥其作为协同创新平台的作用

    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为指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学科研型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实训基地要求加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联系,以科研促进教学与服务,将教学与服务融入科技发展中,保证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如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一方面强调教师在实训基地进行自我培训,在实训中学、在实训中教,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另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师在实训基地做到手上有企业项目,并利用实训室的开放,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企业。通过实训基地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进一步联系,在服务中得到社会的支持。201310月,学校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基本实现了产学研用的结合,变原来以学校为主体为相关企业和学校为基本主体,并吸引社会用户、培训机构等相关主体参与,鼓励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合作从事研究、开发、产业化等创新活动。

    ()积极成立科研机构和组织创新科研团队,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提供人力支撑

    学校坚持以企业技术服务需求为导向,成立了10个科研服务机构,组建了18个创新科研团队,为学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如现代制造工程研发中心依托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三水合成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快速制造协同创新基地,共同为佛山家电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件制造业、光电产业、医疗器械等产业提供技术创新平台及快速原型制造服务。科研机构的建立和科研团队的组建,集中了学校优秀的专业教师,在学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高职院校同样也是可以办出一流,协同创新就是提升高职院校品牌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独辟溪径,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无疑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有力保障。

 

孙莉摘自《职教论坛》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