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时间:2015/11/6 10:01:05   点击:0   [ 关 闭 ]

    一、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确立依据及基本内涵

    确立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既是江阴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外在需要,也是学院形成办学特色与其他高职院校实现错位发展的内在需要。2013年,江阴在工业和服务业经济投入为935.8亿元,按通常每投入15万元增加1名技术工人、每10名技术工人需要1名现代班组长计,2013年江阴现代班组长岗位的新增需求量大约为6.2万人。学院确立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打破了高职教育“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较为笼统的人才培养定位,具体落实到了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岗位群,具有了较强的针对性。

学院多次对江阴及周边地区的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等,充分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时对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素质结构做出及时的调整与补充,明确现代班组长型人才既要继承普通班组长具有的工作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还不断完善“现代素质结构”,即既要有以身作则、办事公道、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现代班组管理能力等核心能力。

当然,“现代班组长”是一个动态、形象的概念,它始终处于一种流转不拘、充满多种可能性的发展状态之中。“动态”是指学生毕业2-3年后可能是兵头将尾式的现代班组长,3-5年后则完全可能是“车间主任”、“厂长”,甚至部分学生会成功创办自己的企业。“形象”是指毕业生的岗位名称不是固定的现代班组长,对于多数工科学生来说,可以是“工段长”、“项目组长”、“带班长”;对于文科学生而言,则可能是“领班”、“财务科长”、“营销主管”等。

    二、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近五年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牢牢扎根江阴,针对江阴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需求,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稳步推进内涵建设,在现代班组长人才培养实践中完成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经过几年的有效实践,探索形成了“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途径。

    “二维互动”,是指专业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和谐互动、有机渗透。在专业教学与实践中,教师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和行业规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德育活动中,不仅通过社团活动、校园民主管理、社会实践等对学生进行职此道德教育,还通过专业社团、虚拟公司、各类技能竞赛等强化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既传授学生丰富的专业知识,培养其核心能力,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职业道德教育融汇其中。“双轨并行”,是指学院与企业共同承担育人重任,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推进项目式课程教学改革、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创新社会实践形式等,实现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系统培养与全面培养。

    ()构建科学实用的课程教学体系

    培养现代班组长离不开深度的校企合作。目前,学院已和江阴50多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深度的人才培养合作。如2010年在政府的牵头下,学院与江苏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从机械系及电子系两个相关专业选择学生组成了“远景能源”班,教学内容依据企业需求重新进行了调整,部分课程教学由企业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工程师完成。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与江苏海澜集团、江苏双良集团等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编写了项目化教材50多部。学院还根据多年来为企业进行“现代班组管理”培训的实战经验,编写了针对性强、案例丰富的《现代企业班组管理》《现代班组长实用教程》等教材,对即将走上社会的在校生和合作企业员工进行现代班组管理培训。学院还与江阴格律诗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现代班组长之成功素质拓展培训班”,针对现代班组长的职业道德要求,聘请各企业家编写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共计160课时,采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头脑风暴、专题讲座、演讲演说、企业家创业分享、项目实践等方式,对学员进行综合培训。

围绕江阴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学院近年还对各专业进行撒并、整合,重点建设面向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特色专业群。同时,着眼于分析专业群核心专业和其它专业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构建了“基础+平台+模块+拓展”的课程体系。如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依据对应的职业岗位要求,将岗位综合能力分解出各专业能力模块,将课程体系分解为四个层次,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模块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模块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均为项目课程,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另外,学院还构建了对接现代产业要求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20145月,《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以中高职衔接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被列为“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项目”,获得50万项目资金支持。学院不少专业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还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如《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聘请了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机械学院、江阴市吉鑫机械有限公司、江阴市精诚数控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的教授、专家对课程内容进行充分论证,经过反复修改才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推进项目式的课程教学改革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型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基于项目的教学,是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中心,以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为背景,利用多种资源来构建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全面、全程参与整个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

    近年来,学院始终把项目化课程建设思想贯穿教学始终。如在《数据库系统设计与项目应用》课程建设中,教师引入学院“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这一真实项目,以“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技能为核心,将几门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门项目综合课程。在这样的仿真职业教学环境中,学生很快掌握了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艺术系的服装设计专业最早将工程实践项目和虚拟开发项目贯穿到课程教学中。如在学习《男女西服缝制工艺》课程时,教师依据江苏海澜集团西服的缝制工艺,将课程中的“工业裁剪”、“女西服成衣制作”等每个大项目分解成几个小任务,然后在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学生分工、小组协作、展示成果、评价交流等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实际参与项目的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所需的专业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忠于职守、开拓创新等综合素质。

    经过脚踏实地的实践探索,许多专业发展出了符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教学法,如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服装设计专业的“工艺单教学法”和机电类专业的“专题导入、现场教学法”等。具体如机电系教师在讲授《数控车削编程实例》时,把企业生产的实际零件样品及图样作为一个加工项目编入教材,布置给学生完成,让他们从零件整体分析的角度来理解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的过程,从而制订生产工艺,确定加工路线,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学院还专门为这门课程投资建成了仿真实训室,配备多媒体计算机90余台,安装了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教师通过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有机统一,将学生带到逼真的工作场景。

    ()建设多类型的教学实习基地

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专业技能实践尤为重要。为此,学院内外结合为每个专业都建设了5个以上的实验实训基地。首先,以学院的教师工作室、实验室为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技能实训实验室。如电子信息工程系的吴震工作室,是江阴市人民政府首批授牌的六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2014年又被评为无锡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在PLC课程教学中,为让受训学生尽快入门,吴震带领青年教师自制跟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PLC实验装置15套,合计30多万元;计算机系的“机器人工作室”、“展望软件创新中心”、“蓝晶数字艺术工作室”、“应用软件创新中心”等工作室,将一批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如为江阴市公安局开发了技防监控管理系统,为技防监控自动监测、车牌车标识别等提供技术支持等;有些老师将工作室开进市高新园区,如艺术系在江阴市临港新城成立了“原厂影像工作室”,带领学生和企业合作拍摄微电影《撞车禁》,影片获“2013年度无锡市厂会合作奖”……教师工作室对专业教学、教师科研、学生竞赛培训等提供了高度专业、仿真的场所。

近年来,学校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其中“机器人工作室”中的“家用吸尘机器人”,2012年在与本科院校的同台角逐中两次摘得全国智能机器人大赛银奖。20144月,学院参加了省教育厅主办的“2014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和“英语口语”项目竞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20145月,在“神州视景杯”第六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技能)大赛中,学院两名选手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并获得团体一等奖。20147月,在第十届 “博创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计算机科学系的“小区安防监控机器人”荣获高职组特等奖。教师们还将工作室所承接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整合、改造转化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近五年来,学院有23篇作品在江苏省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评优中获奖,其中6篇获一等奖。

    其次,紧紧依靠江阴的支柱产业及相关的产业群,学院建立了16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其中紧密型的实习基地100家。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下企业进行挂职顶岗,为企业或有关单位提供科技服务。2013年学院加入明导科技的大学计划,获得软件使用授权建设了Pads PCB设计实验室,分五批为苏州大学文工学院教授最新印刷电路板设计软件PADS使用,受到苏州大学师生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学生则在学校、企业之间“工学交替、顶岗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了与学校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还掌握了较为前沿的专业技能,并且在企业的大熔炉中炼成了现代班组长必须具备的责任感、刻苦耐劳的品质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等。江苏海澜集团作为老牌的校企合作基地,早年与学院进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订单培养,双方共同招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海澜集团还要派出两名工程师来学院授课。2013年,随着海澜之家物流园全面启用SAP操作系统,学院管理系又主动对接企业需求,适时调整教学计划,选派了物流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38名同学,进入海澜之家物流园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2014年则派出了100多名学生前往顶岗实习,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工学交替、顶岗实践”。近年来,学生在江阴多家企业班组长岗位上实习,把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管理知识进行实地操作,实现了自我全面提升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双赢。目前,学院近100%的学生实现了双证毕业,不少学生在校期间甚至能获得35个资格证书,实现了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与人才培养的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创新多种社会实践形式

    美国学者柯尔伯格曾经指出:道德既不由外部强制所致的内化过程而来,也不是生物成熟的自然结果,而是在人与社会道德环境的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中逐步发展或建构起来的。为此,学院热情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注重立足学生的专业特长,引导学生做到社会服务与专业技能的巧妙融合。如化纺系精益技能工作室除制作“无磷洗涤剂”供师生们体验外,还用某些合成酯、高级脂肪醇或酒精、香及界面活性剂等,经过不同浓度比例的配合,推出了“尿素保湿精华乳”、“橄榄油保湿精华霜”、“玻尿酸保湿精华乳”等美容成品,到城中社区开设讲座推广产品,备受社区阿姨欢迎;童装设计研发中心、精灵多媒体有限公司等20多个学生创业虚拟公司,完成了学生装设计、公交系统软件设计等多个专业技术项目;志愿者服务队中的爱思网络服务队、墙绘城市美化服务队等,也都在用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服务社会。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策划、组织社团活动,也是培养现代班组长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院56个学生社团经常举办各种科技文化活动,社团组织已经成为学生开阔眼界、增长才干的重要练兵场。如学院读者协会与市图书馆合作成立了“青年书社”,在校园内建立了宁静优雅、充满书香与现代气息的阅读场所,所有书籍都由学院内外爱书人士捐赠供学生免费借阅,还邀请校内外的文化名人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活动。学院管理系在学生社团“旅游人俱乐部”、“营销俱乐部”基础上成立的“校园最后一公里”、“小鱼儿在线”等已成为集现场教学、学生实习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场所。为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学校自主研发了专门的管理软件,对学生参与素质培训和各种活动的经历以积点的形式进行记录。

大学期间,学生需要完成240个积点才能顺利获得毕业证书。近年来,学院的社团服务给出了累累硕果:在上海世博会、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第11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中华龙舟大赛等大型活动中,学院积极组织招募、培训、管理各种社团工作者1000余名,受到了广泛好评。在第五届江苏省职业规划大赛,学院周洋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获“十佳规划之星”称号。

    三、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取得的实际成效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积极实践,使得扎根江阴的学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进共荣,学院的探索性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催生了大批教研成果。目前,学院已有国家授权专利62;“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实践和研究”等20余项课题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学院高教研究室牵头组织苏南高职院校开展了多个关于苏南地区高职的省级课题研究;“不确定数据流聚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中立项为青年基金项目。此外,还建成了“中央财政支持《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江苏省服装实训基地”、“江苏省信息融合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外包服务培训基地”和“江阴市高技能人才总理公共实训基地”等。

    其次,出现了企业反哺学校的势头。江阴鑫裕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捐资30万元资助教师项目开发;深圳比思电子有限公司在学院成立了“PUSchematjc教育培训中心”,捐赠价值80万元的PCSCHEMATIC电气设计软件40;530企业江阴城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则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BCAD机械设计软件”150套,直接用于师生教学;更多的企业如江苏一同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吉蠢风能股份有限科技公司、无锡市南国之风装饰装演有限责任公司等则在学校设立了奖助学金。近五年来,学院接受企业设立及爱心人士捐助的奖助学金近200万元。

    另外,提升了学院的美誉度。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不仅引来了时任总理温家宝的赞扬与肯定,《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陆续刊登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班组长”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记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模式创新实践》等文章;“班组长——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工艺单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推广”分别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2008年至2014年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从90%攀升到了98%,一大批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已成为江阴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经抽样调查,学生在毕业3年左右成为基层管理者或者技术骨干的超过了60%,另有3%左右的学生自主创业成功,学院因此被称为培养“现代班组长”和“小老板”的摇篮。江苏省教育厅丁晓吕副厅长评价学院说:这个学校办在县里,学校就是培养班组长,非常实在,受到当地企业的欢迎。

孙莉摘自《职教论坛》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