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点 摘 编
时间:2015/7/7 9:05:22   点击:0   [ 关 闭 ]

专业群对接产业需求的实践探索

    李大卫、于海洋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30期中撰文,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着眼天津滨海新区紧缺高技能人才,结合新专业组群建设和原有专业组群完善,探索并实践了对接产业发展的“服务-累积-孕育-优化”专业群建设新模式,助推滨海新区重大项目建设的创新实践。

    专业群面向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向滨海新区输送紧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滨海新区现代产业项目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尚不能完全从区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获得有效支撑。2.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发展不同步。高职院校课程内容和企业岗位要求尚不能完全对接,毕业生职业能力距离企业需求差距较大。3.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装备与企业真实生产设备脱节。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装备尚存在着真实性或仿真性不强、通用性和先进性不高的问题,制约了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使教师专业技术教学、技能训练及课程改革无用武之地。

    匹配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专业群建设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以课题研究为引导,对接滨海新区重大项目需求,优化调整专业组群布局;2.积极构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宜的专业群;3.探索国际智力资源、跨国企业资源有效支撑专业内涵建设;4.搭建配套专业群课程体系。

滨海新区专业群对接产业需求建设需要本着“战略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服务滨海重大项目技能人才和产业升级需求,主要体现在:l.服务滨海新区技能人才需求;2.服务滨海新区企业员工培训和技术研发服务;3.服务滨海新区企业技能发展战略。

孙莉摘自《职教论坛》2015.7

 

体验式教育与传统创业教育模式相结合的构想

    王博在《煤炭高等教育》2014年第5期中撰文,分析了体验式教育的积极作用和我国传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体验式教育与传统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新型体验式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体验式教育是指一种亲身体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核心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先通过社会实践,理解与掌握理论后再指导行为。创业教育的实质是教育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和提高创业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在事业上的成功率,使更多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后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栋梁之才,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比例较低的问题。因此,作者认为要把体验式教育与传统创业教育模式结合起来,把传统创业教育中的理论知识与体验式教育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促发学生学习创业知识,促进学生创业水平的整体提高。为此,作者提出了要构建体验式教育与传统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新型的体验式创业教育体系。

    这种新型的体验式创业教育体系包括:1.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模式。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的社会现实和讲授创业失败的常见原因以及避免失败的常识,让学生掌握创业的方法。2.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邀请创业成功人士进课堂来讲授创业成功经验教训,并且让大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亲临创业现场,给他们提供见习、实习与亲自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己的潜能与不足,对于自己的潜能可以通过实践检验,对于自己的不足则可带着问题学习、探索与体验。3.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主管部门在政策上支持创业教育基地的建设,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4.结合所学专业开展创业教育。高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学科背景,使用不同的创业教材,对不同行业的创业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更多了解各类行业的创业经验。

孙莉摘自《新华文摘》2015.1

 

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伙伴关系

    董仁忠在《职教论坛》2014年第33期撰文,对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并提出建立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伙伴关系的建议。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最初在英国兴起,随后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而且还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某种程度上,它是指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志愿者为改善公共服务而进行的一种正式合作。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具有三大基本特征:1.合作伙伴与项目目标一致。2.公私合作伙伴共享利益与分担责任。3.兼顾效率与公平。

    借鉴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理论,根据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性质及其特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伙伴关系是指为最有效满足利益相关者对职业院校的需求,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经验与优势,以合同为载体,以特定的职业教育项目为依托,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风险分担和

利益共享机制而形成的一种合作经营关系。

    把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关系定位为合作伙伴是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完善职业院校治理机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有利于弥补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2.有利于深度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3.有利于实现职业院校教育产品属性。4.有利于加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管理。

    建立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伙伴关系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重要选择,虽然它在我国的条件并未完全成熟,亟待以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为目标,转变校企合作观念,划清各级政府、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边界,引入市场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提高校企合作效率。为此,应做到以下儿点:1.明确利益相关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破除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的观念障碍。2.准确定位政府管理校企合作的职能,设立新机构或赋予原有机构新职能。3.赋予职业院校更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使其具备合格的委托人资格与能力。4.合理设计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利益主体间法律纠纷解决机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伙伴关系不同于现行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是现行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推进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基于此,建议先推行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伙伴关系试点。

孙莉摘自《新华文摘》2015.1

 

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

    关晶、石伟平在《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中撰文,从现代学徒制的溯源、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反思与启示这四个部分,辨祈了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

    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最早形态,可以分为古代学徒制、行会学徒制、国家干预学徒制和工厂学徒制。工厂学徒制的兴起宣告了传统学徒制时代的终结。但是,随着德国双元制的兴起,不同国家开始建立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指在质态和形态变化上呈现出的基本特征。作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的。第一,功能目的:从重视生产性到重视教育性。现代学徒制以教育为首要功能,培养公共的人力资源。第二,教育性质:从狭隘到广泛。主要表现为:1.从就业培训到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职业流动需求;2.从非正规培训到正规教育,为学徒搭建继续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通道;3.从终结教育到终身教育,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纵向衔接、横向融通的教育“直通车”和“立交桥”。第三,制度规范从行会到国家。主要表现为:1.国家法规的保护,通过国家立法来规范和保障现代学徒制;2.国家机构的完善,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及具体管理;3.课程框架的统一,由组织利益相关者规定学徒完成培训后所应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4.认证资质的通行,将现代学徒制与国家职业职业资格体系相融通。第四,利益相关者机制:从简单到复杂。主要表现为:l.跨部门合作机制;2.培训合同的约束;3.多方严格的监督。第五,教学组织:从非结构化到结构化。主要表现为:1.教学场所多元;2.多人组成师资团队3.对学徒培训进行结构化的设计。

孙莉摘自《新华文摘》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