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习立交桥”搭建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5/7/7 8:53:20   点击:0   [ 关 闭 ]

    一、“学习立交桥”搭建的逻辑起点

    “学习立交桥”概念的提出是取自“立交桥”四通八达之意,以为学习者在不同教育类型、机构和层次之间自由转换提供桥梁和通道,其实质是一种不同教育机构、类型和层次的相互衔接机制的建立。在构建“学习立交桥”时必须对建立此种机制的应然性和实然性进行讨论,应然性的讨论说明构建“立交桥”的必要性,实然性则关注其可操作、可实施性,这种讨论事实上应该成为思考搭建“立交桥”时的必要逻辑起点。

    在应然性方面,SIAST主要是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出发进行思考,他们认为,随着加拿大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急剧变化,在中等后教育系统中,学生的流动性也显著增强,这种流动表现为,一是工作、学习场所交替的现象日益普遍,学生角色也不限于单纯的学习者,而是学习者和劳动者身份的不同流动和转换;二是跨机构或地域的学习日益普遍;三是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特征日益突显,转换专业的频率愈发频繁。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流动,要求教育机构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就涉及教育机构与雇主、教育机构之间和教育机构内部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彼此的衔接和沟通,推动学生实现有效且有序的流动,在实然性方面,SIAST认为应从学生的先前学习经历(priorlearning)入手建立相应的衔接和沟通机制,通过对学生先前学习经历的认证,一是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连贯的过程,而不是片断式的点,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以前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二是可以将学生丰富的人生和工作经验引入新的学习之中,从而建立起个体经验与学习之间的有效联系,提高学习的效果;三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学习,对于学习者已有的学习经历,通过认证,学生不需要进行重新的学习,既可以达到节约学生的时间和学费成本,同时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减少由于重复学习带来的挑战性缺乏进而导致学习动力下降的弊端。总体上讲,SIAST认为,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实现有效流动的沟通衔接机制是学院更好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学生需要的必然选择。在现实层面上,以对学生先前学习经历进行认证作为切入点,可以有效地建立起不同教育机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以及教育与工作之间的衔接,从而实现“立交桥”的搭建。

    二、“学习立交桥”的途径与构成

    由于SIAST将学生的先前学习经历作为建立沟通衔接机制的切入点,因此,对学生先前学习经历范围的理解与认定便成了搭建立交桥的重要前提,这也是确定“学习立交桥”途径或构成的重要逻辑来源和基础。SIAST在界定先前学习经历时主要是从教育或培训的概念出发进行理解,他们认为,教育或培训应该包含正规教育/培训、非正规教育/培训和非正式教育/培训3类,所谓正规教育或培训是指由学校等正规教育机构所提供的结构化的学习;非正规教育或培训是指在结构化、有组织的情景中所实施的学习,不同于正规学习的是,非正规学习没有学分的要求,也不会有正式的证书等;而非正式的学习则是指在日常生活或工作经验中的学习,不是一种结构化的或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由此出发,SIAST把学习者的先前学习经历分成了正规教育机构内的学习经历和非正规及非正式的学习经历两大类,对先前学习经历的认证也针对这两大类的学习经历加以展开。针对学习者在正规教育或培训机构内的学习经历,SlAST采取学分转换的方式进行认证,对于后者刚采取先前学习经历评估与认证进行认证。学分转换是指一个教育机构对学习者在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的相应课程、课程模块或整个专业进行认证,并赋予学习者以相应学分。先前学习经历评估与认证是为那些希望在SIAST获得学分的学习者在先前的工作、生活和非正规学习中所获得的技能和知识进行评估、认证的过程。学分转换通过签订机构间的学分转换协议予以实现,后者则是由学习者个人向学院先前学习认证办公室提出申请,启动认证程序加以实现。通过这两类认证,来解决正规教育之间、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和正规教育与非正式教育之间相互衔接沟通的问题,这两类认证事实上成了SIAST“学习立交桥”的主要通道,也是学生实现不同教育类型和层次间相互衔接的重要途径。

    三、“学习立交桥”的运行与实施

    SIAST对“学习立交桥”的运行与实施,主要是从学分转换和先前学习经历评估与认证两方面进行。

    ()学分转换的运行与实施

    SIAST的学分转换主要由两大类构成,一是课程间的学分转换,二是课程模块的学分转换。在课程间学分转换中,最常见的是课程对课程的学分转换,如其他教育机构一门3学分的课程,转换为SIAST相近的一门3学分课程。此外,课程间的学分转换还包括课程群的学分转换,所谓课程群是指两门以上的课程实现学分转换,如其他教育机构两门各3学分的课程,转换为SIAST专业一门6学分的课程等。课程模块的学分转换,主要用于文凭间的学分转换,对于证书类专业的学分转换则不太适用。课程模块的学分转换主要针对那些获得文凭2的毕业生,他们希望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进行深造,如,在SIAST取得相关专业文凭的毕业生要进入大学四年制本科相应专业学习,大学就需要启动课程模块的学分认证,以认可该学生在文凭学习期间的课程学分。课程模块的学分转换包括6种形式。一是“2+2”模式,即大学承认SIAST相关专业2年文凭课程的学分,学生直接进入大学三年级学习;二是桥梁模式,接收院校虽然认可SIAST学生前两年的学分,但在进入三年级学习前要求学生必须额外学习增加的特定课程,这种增加的额外课程就被称为桥梁课程;三是“2+3”模式,即大学只承认两年文凭课程一年的学分,学生进来后,需要再学习3年才可以获得本科学士学位;四是补修模式,即学生虽然进入三年级学习,但必须同时补修低年级的通识课程;五是60学分保证模式,即大学在完全承认两年文凭课程的基础上,同时对其他如选修课程等的学分也给予相应的认可,确保学生在今后的两年内能顺利完成学位课程的要求;六是多方准入模式,大学不是因为与原有培训机构有学分转换协议而认可两年的文凭课程,而是由于第三方认证而接受两年制的文凭学生,如某大学因为学生具有某个权威机构认证的证书而承认其文凭,从而授予其相应的学分。

    学分转换制度得以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机构间的学分转换协议,即在接受院校和输送院校之间签订学分转换协定。最为常见的学分转换协定是单向的学分转换协定,接受院校根据自己院校的专业或课程,决定授予输送院校相关的课程、课程群、课程模块或专业以相应的学分。这种协定通常用于职业院校与大学之间的学分转换。此外也有一种学分互换协定,即接受院校和输送院校相互承认相关课程或专业的学分,但这种情况在SIAST中并不常见。到目前为止,该学院仅有一份主要的学分互换协定。SIAST认为学分转换协定的签订必须遵守两方面的原则,一是要遵守包括对等原则、课程匹配原则、一致性原则、公平原则等在内的基本原则;二是要遵守包括可比性原则、透明公开原则、有效原则和相互尊重原则等在内的操作性原则。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双方经过讨论、协商,最终签订相应的学分转换协定,为学生的学分转换提供制度基础。一旦双方签订了学分转换协定,那么在这两个机构间的学生流动就无须再经过其他认证程序即可完成学分转换,接受院校的学生注册机构或部门会根据协议自动认可学生先前学习的学分,把机构间的学分认证变成为一种制度化行为,为学生顺利实现机构间流动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学生流动的便捷性。同时,该制度设计也节约了接受机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节约了办学成本,提高了办学的效益。

    在学分转换协定的执行实施过程中,双方都负有随时更新相关协议内容的责任与义务,尤其是当双方相关专业的课程发生变化时,彼此要及时进行沟通、讨论,以保证双方衔接的顺畅。在这方面,由于职业或社区教育机构是围绕社会需要办学,因而其专业调整和课程变更的频率会非常快,因此职业教育或社区教育机构在及时通报变化情况方面负有更多的责任。对于变化,双方按照一定程序经过讨论协商后,要么会继续修订和完善学分互换协定,要么因为差异实在太大,双方及时解除协定。这种及时沟通协商机制,确保了协议能及时反映各自办学的变化,可以避免由于信息沟通不畅而给学生的流动造成障碍。

    ()先前学习经历评估与认证的实施

    由于先前学习经历的评估与认证主要是对学习者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证,因此,在进行评估与认证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要确保评估与认证的质量,为此,该评估和认证必须要满足相应的学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学术标准主要规范学生先前经验与学校专业课程评价之间的关系。SIAST的学术标准具体包括:一是学分只能授予学生从先前经历中所获得的经验,而不能授予经历。学生必须能提出有力的证据以证明其经验学习的结果,而不能是简单说明我有过某方面的经历,经历不是授予学分的唯一证据;二是学生的先前学习必须与所申请专业或课程的内容及评价有高度的关联性;三是学生先前学习经历必须要与所申请的学习层次是一致的,如不能用低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申请高一层次的专业课程学分,因为高一层次的专业学分对应的是高一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四是只有那些既是专业或课程专家,同时又是先前学习经历认证专家的人才有资格对学生的先前学习经历进行认证。而管理标准则对先前学习经历认证的实施提出要求,具体要遵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先前学习经历认证的所有政策和流程都应该是公开、透明的;二是参与先前学习经历认证的所有人员都必须预先接受相应的培训,并且还要为他们不断提高认证水平和能力提供条件;三是申请程序应该便捷、公开;四是对先前学习经历认证的收费是根据认证所提供的服务而不是根据学分数量予以收取;五是通过认证所获得的学分应被视为与通过正规的专业学习所获得的学分是一样的。在对学生的平均成绩进行计算时,通过先前学习经历认证的学分不计入平均成绩的计算范围,应该说,学术标准从质量上保证了学生先前学习经验与正规学习之间的一致,而管理标准为先前学习经历认证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保证,这两类标准的确立,既确保了先前学习经历认证结果的有效性,赋予该认证以一定的权威性。同时也确保了该认证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学术标准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经验如何进入正规教育和学习问题的实践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在先前学习经历的认证评估过程中,为确保认证结果的质量及有效性,SIAST提出评估过程需要遵守的相关原则。一是通路原则。即要把先前学习经历的认证评估(PLAR)视为丰富学习者教育或培训的途径,是学生学习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一致性原则。评估或认证的结果要具有可重复性,能经得起时间和不同评价者的检验。三是情景原则。评估或认证必须是在相应的专业情景下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予以实施。四是可信性原则。认证结果必须要能被学院、未来就业面向的企业和其他认证机构所认可,认证结果必须具有可信性。五是过程有效性和可靠性原则,即认证过程必须要有效、可靠,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要确保过程的正义等。以上原则的提出,实际是对学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在操作层面上的具象化,通过运用以上诸原则,进一步保证认证结果的质量,确保认证结果能得到普遍认可,能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在评估和认证过程中,SIAST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程序。首先是确定评估和认证的适用范围,以确定是否适用先前学习经历的认证和评估;其次是为有意愿的申请者提供咨询;第三是由申请人填写相应的申请表格;第四缴费;第五个环节是进行评估;第六是认证;第七是将评估或认证结果提交注册部门。对于那些未能通过认证的,必须书面通知申请者本人,必要的时候,还必须为申请人提供申诉的机会。对于通过认证的学生,该门课程被授予相应的学分,不用交纳该门课程的学费,该门课程的成绩也无须计入该学生的平均成绩。

    先前学习经历的评估与认证较好地解决了学校正规学习和非正规、非正式学习之间的衔接问题,把学习者的工作、生活经验很好地融入学习之中,建立起学习与经验的有机联系,使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拓展,学习成为学习者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成为人终身的行为。由此,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三者之间逐步融合、有机衔接,对于实现人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制度基础。先前学习经历的评估与认证也最大程度避免了学习者重复学习的情形,对于巩固和提高学习者正规学习的动机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SIAST在学生注册时是采取课程注册方式,当学生通过先前学习经历认证与评估后,就开放出了更多的注册机会,有利于学院更好地利用和发挥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学院办学效益,增加学校办学收入。这也是各学院愿意积极推动先前学习经历认证与评估工作的内在动力之一。

    四、借鉴与启示

    加拿大职业院校学习立交桥搭建的实践,对于解决学习与经验的关系问题、解决不同机构间学生的无障碍流动问题和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首先,学习立交桥的构建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生源逐渐由以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同成人学生日益增多发展趋势下,如何建立成人学习者其工作、社会经验与学习培训之间的有机衔接与联系,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必须面临和回答的问题。为此,加拿大的实践探索通过先前学习经历的认证与评估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进入正规的学校学习进程,经验学习的成果被正规教育机构所认可,学习与经验在传统教育观念和背景下事实存在的鸿沟逐渐消弭,从而构建了经验与学习之间的桥梁。这构成了学习立交桥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次,在搭建学习立交桥过程中,不同教育机构间学生的自由流动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实现学生的有效、有序且自由的流动,既关乎学生的学习选择权利,也涉及教育体系构建的成功与否。包括SIAST在内的加拿大职业院校,在机构间自由讨论、商定的基础上,以签订学分转换协议的方式来保障学生的流动权利和可能,既赋予了学生的流动以法律的规范与合法性,同时也避免了学生流动的随意性,保证了衔接的质量。学分转换协议的签订过程,是不同教育机构深入讨论、相互协商的过程,是充分反映双方利益诉求的过程,也是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可持续性的过程,这种没有外部行政干预的协商机制的建立,对于确保学生学习的顺利衔接和机构间的顺畅合作,无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由行政干预所产生的拉郎配问题,使衔接成为机构从自身发展和学生发展需要出发的自觉行为,有利于强化机构间的合作,真正搭建起机构间衔接的桥梁。

    第三,质量标准的统一问题是构建学习立交桥的核心问题,学习立交桥是否能得到各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不同机构间学分的内涵和质量是否保持一致?经验在转化为学分时是否会出现降低质量的情形,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学习立交桥的构建。在这方面加拿大职业院校通过设定相应的标准、制订各方应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强化实施环节的管理等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衔接质量的保障问题;通过设定学术标准保证课程内容和学习结果的质量一致性;通过建立管理标准使实施过程规范化、科学化,最大程度减小操作、实施层面对质量的影响,特别是加强认证评估的专业化建设,确保了认证结果的客观有效。

 孙莉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