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校内实习公司
时间:2015/7/7 8:52:17   点击:0   [ 关 闭 ]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快速的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从数量扩张转为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到企业二线岗位后业务能力适应性不够,倒逼高职院校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置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位置和中心环节,以确保毕业生能够达到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这是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其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程度不深,功能发挥不够。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来实现。在国外主要是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来实现的,如德国的“双元制”。国内高职院校也不乏仿照国外的做法,但由于受到国家制度设计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程度不深、功能发挥不够。很多学校抱怨在与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中处于“乞丐式”“挂牌式”合作的被动局面。

    其二,企业有效参与人才培养的基地匮乏。一些国内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积极尝试“订单式”等培养模式,这虽是一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较好范例,但多为一次性行为,实践教学不具有可持续性。而校内模拟实训又缺乏企业的参与和真实的企业环境。企业“有效”参与人才培养的基地相对匮乏,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

    其三,学校难以主导企业实习的实施、学生难以接触到核心技术、人才培养方案难以展开。校外实习基地的学生实习,校方缺乏实习安排的主导权。很多企业一般也不愿意让实习生接触到核心技术。比如采购岗位,学生难以接触到进货价格和渠道领域,难以获得某一岗位的亲身体验。会计岗位就更为突出。学生常常是要么“走马观花”,要么被当作廉价的劳动力来使用,实践教学难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展开,实习效果堪忧。

    其四,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脱节,工学结合维度不高、工学交替不明显,素质型人才培养不到位。在工与学的结合上,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形式的结合虽比较普遍,但教材、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实习内容等深层次的结合还远远不够。实习的内容与教学计划脱节的情况较为严重。校外实习基地对于边实习边集中授课的工学交替也存在着诸多不便。

    另外,校内模拟实训由于缺乏真实的企业环境和文化氛围,学生在市场竞争意识、时间观念、忧患意识,特别是真实环境下的操作能力等,均难以达到岗位的要求。再者,校内实验实训设备也存在着利用率低下、更新不及时,仿真模拟重复性、纯消耗性投入的压力问题。校内模拟实训往往是所产出的产品不具有使用价值,不能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获得经济效益,废品率较高,属于纯消耗性投入。由于实训不面向社会接受订单,设备的使用率也不高,也难以得到及时更新。

    基于此,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念出发,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提出了服务于学院人才培养的“校内实习公司”的设想,并于20019月正式挂牌营业,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经营。这一探索,在2005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被专家确立为“创新项目”而深受鼓舞,特别是在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关于“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的精神鼓舞下,学院加大了对校内实习公司拓展和探索的步伐,又先后建立了“方舟财税咨询公司”等多个实习公司(车间),并先后被立项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十一五”教育研究规划课题、广东省教育厅201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

    二、校内实习公司的特征与实践教学的实施

    通过创建校内实习公司来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实体、引入企业元素和市场竞争环境等。这其中有4个问题需要明确:

    一是校内实习公司的界定。所谓校内实习公司,是通过在校内就近建立课堂授课与实习安排由学校主导的,融企业的生产经营属性与学校的教育属性于一体,具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市场环境和生产流程,便于学生集中学习和利用图书资料及其他各种教学设施,进行“工学交替”和“教学做一体”的实体公司。校内实习公司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通过校内实习公司来培养“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统一”的素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以实现学生毕业直接上岗的目的。这种校内实习公司,它既不同于建国初期缺乏竞争和市场环境的校办工厂,也不同于文革时期“停课闹革命”的单纯性生产劳动,还不同于改革开放后脱离教学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校办企业,而是兼具企业的“生产经营属性”与学校的“教育属性”于一体的、不同于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第三条新通道。

    二是校内实习公司的特点、组织形式与功能。校内实习公司具有如下特点:公司的设立不以单纯的盈利为目的,而是基于专业教学的需要;公司为真实的企业实体,具有真实的企业环境、企业文化、生产设备或服务设施和工艺流程;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企业化运作,面向市场竞争环境,接受社会真实订单,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产出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或提供有效的服务,具有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校方拥有实习安排上的主导权,能够按照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具有就近性,便于教师集中教学、答疑,便于学生利用图书等教学设施,便于工学交替的实施。这中间,学校借鉴、融合了各国先进的实践教学模式之长,包括吸收了德国“双元制”校企密切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与实践交替进行之长的内核,规避了“双元制”中不符合我国国情的靠政府大力投入和重视操作、缺乏学术性之短。改变了“双元制中实践教学“重心在企业的方式。借鉴了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的将工厂环境、工厂的先进设备、生产流水线、管理模式引入学校,工厂即学校、师傅即教师、课程内容即企业订单、由校方主导实践教学,将“重心在学校”的外壳,规避了新加坡富国巨资助建的方式,并将新加坡的工科模式延展到商科领域。借鉴了美国“合作教育”、英国“三明治”教育、加拿大的“1·1循环”模式的“工学交替”的教学形式,而将其固定的“一个时期在校外企业、一个时期在校内课堂”的机械循环,改进为既按照教学计划又有依据客观实际,在实习生遇到共同的问题时随时集中解惑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灵活方式。在组织形式上,公司可以是直接注册独立法人,也可以是准公司形式的车间、中心、工作室等。其核心是创造真实的企业环境,能够接受社会订单,参与市场竞争。在组织结构上,公司的内部结构按照企业运行的实际来设置。公司的运行通过企业与校方签订的法律合同,业务管理由公司负责,实践教学的安排由学校按照协议实施。核心是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在功能上,校内实习公司的主要功能是生产经营、社会服务和实践教学。其拓展功能还包括职业资格认证、牵动教学改革、示范辐射、转化研究成果、培养“双师”素质、助学等功能。

    三是实践教学的实施。在这种融教学、生产经营实践和企业管理于一体的真实企业环境中,教室设在车间的一角,车间即教室、师傅即教师、员工即学徒,体现为: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业、产品合一,教学内容与实习内容合一,研发、服务、创收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学练一体。其目的是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学、做”融为一体的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的组织实施实行导师制,即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实习小组,采取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和企业的行家共同担任导师、“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实施教学,随时可以集中,方便交流。在方式上,以体验式教学为主,让学生参与生产经营过程。如市场营销专业实习超市由学生担任理货、售货、收银,以及商场部、财务部、采购部、策划部及以上的管理工作,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得理解,甚至公司的选址、商圈的调查、章程的修订等等,都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参与、经历。在方法手段上,采取任务驱动,根据岗位工作要求提出“任务”或订单,学生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展开行动。由于要完成的任务与专业密切相关,教学内容便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在导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实践,导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在工作中学会“工作过程”的方法,即确认工作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与结果记录。在过程上,课堂集中教学与公司生产实践交替进行。课堂授课阶段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进行理论教学,并明确学生的实习任务、由学生为完成任务搜集相关资料、制订完成学习任务的行动方案等,如调查、服务、采购等。在公司实习中,学生形成对所接触事物的看法,获得技能和知识或发现问题,或产生困惑。第三阶段进行协商交流,包括教师对学生所遇到的共同问题的讲解,包括学生在实习中所获得的认识的交流、讨论,使各自的观点在辩论中得到巩固、完善或受到质疑。第四阶段为寻找证据,完善观点。学生交流中受到的启发、质疑等,则为完善自己的观点或推翻他人的观点继续做准备,包括搜集信息、请教他人、回到公司再实践验证等。这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既包括集中的交流,也包括个别的交流、辅导,形成指导、实践、交流、再取证的反复循环。校内实习公司师傅、导师、公司(车间)、课堂、图书馆、网络等的就近性,为实现“工学交替”提供了可能。通过这样交替的过程,培养“职业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素质型人才。

    四是实践教学的评估。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不以书面考试形式和一次性考核来确定,而是按照学生是否具备胜任将来某个岗位(岗位群)工作能力的要求,采取多环节、多维度的考核领域与方式,突出过程性考核,侧重“基本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来确定考核评价的内容。考核的领域包括:学生对生产环境和项目流程熟悉程度以及操作熟练程度;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实习要求,完成实习任务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能否根据已学的知识和个人的见解进行项目的设计等等。考核的形式既包括理论形式也包括完成的产品或服务、操作的过程、设计、作业等实践形式。在评价主体上,改变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方式,采取指导教师、企业中的能工巧匠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主体评价。

    三、校内实习公司实践教学的主要成效

    一是开辟了不同于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的第三条实践教学新通道。校内实习公司有机地将学校的教育属性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属性融合在一起,不但较好地解决了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程度不深,功能发挥不够,学生难以接触到核心技术,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相互脱节,学校缺乏企业实习实施的主导权,人才培养方案难以展开等消极问题;解决了校内模拟实训缺乏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企业的文化氛围,学生感受不到真实市场的竞争压力,难以培养市场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紧迫感,仿真工件和模拟操作缺乏产品和操作的标准化管理的实战性,实践教学效果无法与真实性企业相比拟等弊端,而且缓解了企业有效参与人才培养的基地匮乏的压力。

    二是探索了一种“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统一”的素质型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人们通常将以理论教学为主、侧重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定位为培养学术型人才;而把以实践教学为主、侧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教学,定位为培养职业型人才。而当今学术型人才缺乏操作技能、职业型人才又缺乏发展后劲的状况,为人们所广泛关注和担忧。这一实践教学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在真实公司中按照产品标准、操作规范、作业流程的操作行为,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印证了自己的知识或发现了与已有知识不相符的问题和困惑;在集中学习和交流讨论中分享了他人的认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在“工学交替”的循环往复中,巩固、丰富或修正、完善或推倒重新建立自己完整的观点和完善的知识系统。从而,实现了“职业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素质型人才培养。

    三是形成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思路。首先,校内实习公司是一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新理念,其特质在于具有自身鲜明的目的性,蕴含了主动学习的教育思想。其目的是实现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其二,校内实习公司是一种育人的新模式,其特质在于包含了实践与教学的结合和交替。这种模式是保证其目的实现的特定模式。其三,产生一批标志性质量工程项目和成果,包括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专业、省级示范专业;国家级实训基地大省级实训基地;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等。

    四是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目标取向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而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职业思维、职业成熟度、择业效能以及就业质量等方面。实践证明,校内实习公司实践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精神世界在企业文化中得到了熏陶,有利于学生树立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见性形成,更有利于实现学生毕业直接上岗。学生职业成熟度测试表明,校内实习公司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提高。《职业成熟度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在职业成熟度总平均分及职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职业选择和条件评估上的平均得分,都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性水平P0.010.05)。学生择业效能感测试表明,校内实习公司增强了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并且与实习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择业效能感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在择业效能感总平均分及自我评价、制订计划和问题解决上的平均得分,都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性水平P0.010.05)。结果还显示,学生在校内实习公司实践时间长短与职业成熟度总量表及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选择价值观念和条件评估得分均值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并且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显著或非常高的水平(判断依据是显著性水平P0.010.05)。学生整合思维评价表明,校内实习公司对实习学生所实施的职业实践教育,有利于其整合思维能力的提高。《整合思维评价问卷(普通版)》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在整合思维总平均分及辩证性倾向、批判性倾向、理性权衡方法和理性综合方法4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都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性水平P0.010.05)

    五是产生了示范带动效应。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习公司”以“实习超市”为起点,不仅在校内逐步拓展到了各专业,相继创设了“方舟财税事务所”“天博网络技术团队”“邓老凉茶连锁分店”“ITeam专业服务中心”“花卉超市”“蔬菜大棚创业基地”“骏怡汽车维修店”“法律援助中心”“纯净水生产车间”“食品加工车间”“果品加工车间”“电子装配工厂”等生产经营实体,而且引来国内外教育同行的参观、交流,并指导或推广至多所职业院校。

    “校内实习公司”的实践教学模式从实践中来,并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与支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一方面,实践本身所蕴含的诸多因素对实践能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实践活动的结果对个体实践能力的发展起着迁移、推进作用;再者,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实践教学也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意。从更高层的意义上讲,人的主体性是通过实践教学得以体现的,实践教学还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而“校内实习公司”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更强的、方便灵活的途径。

    建构主义“主动学习”的哲学思想,为校内实习公司提供了“交替式”学习的重要依据。“校内实习公司”这种接触事物——思考或发现问题——搜集解决问题的信息    思考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再次接触事物……反复多次的“交替”过程,不仅利于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也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将教学置于真实情景之中,采取实践与理论教学交替进行的形式,也是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实现学生就业无缝对接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育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为校内实习公司“边干边学”、“教学做一体”提供了教育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校内实习公司,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对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从实践范式到理论成果都有较好的收获。然而,不足也是存在的,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研究,如在校内建立生产经营性公司(基地)国家政策依据、主办学校的规范管理及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普适性等等。但我们相信,只要坚守和不断完善,必将使校内实习公司在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推动教学改革方面发挥更大的功能。

孙莉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