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5/7/2 15:55:37   点击:0   [ 关 闭 ]

    一、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职教育面临的紧迫课题

    我国高职教师队伍来源广泛,职前培训不到位,在职培训不规范,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教师培训迫切需要进行更科学、系统化的设计和方法创新,尤其是需要开发系统实用的教师培训课程。

    l.高职教师队伍现状: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一方面,高职称教师的数量偏少。据统计,目前,全国高职院校35.91万专任教师中,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无职称的比例为3.4:24.8:36.4:26.4:9.1,初级职称及无职称的教师比例高达35.5%

    另一方面,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升。高职教师的主要来源渠道有:录用普通高校毕业生、从普通高校教师中引进、聘用与引进企业技术人员等,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来自非师范类高校的毕业生,既缺乏足够的教学能力又缺乏实践能力;来自普通高校的教师对高职教育不熟悉,也缺乏实践能力;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虽然实践能力较强,但教学能力不足,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兼职教师队伍普遍存在随意性强、聘用标准不明晰、人员不稳定、缺乏教学能力培训等问题。

    2.高职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职前教育缺失、岗前培训不到位

    职前教育缺失主要体现在没有专门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高职师资专业教育,这与我国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现状极不协调。我国虽然有一些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但其培养目标多定位在中职教师的培养上,无论是从专业面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难以承担培养高职教师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院校组织了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但是,这种岗前培训也普遍不到位,实际收效甚微。以广东省为例,新入职高职教师的岗前培训分为三种情况:对来自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没有岗前培训;对来自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要求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岗前培训;对来自于企业或普通高校的教师,没有岗前培训。而且,对来自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岗前培训主要由师范大学承担,培训方式主要是理论讲授“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且培训时间较短,只能让新教师对教育教学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无法深入研究,更谈不上实践。这种岗前培训方式存在学术性、教育性、技术性相互脱节的明显弊端。

    3.国家高度重视高职教师的在职培训

    “十一五”期间,国家以提升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高职教师培训,国家每年都制订师资培训的年度计划,依托“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等渠道,面向全国高职师资开展培训,这些对提高师资队伍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还远远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主要是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还相当欠缺。

    “十二五”以来,国家进一步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对高职教师的在职培训进行了整体部署,首次专门出台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等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将共同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同时提出要“建立系统培养制度,提升教师培养层次,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开展全员培训,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师资培养培训制度不健全、特色不鲜明、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二、探索:形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哑铃模式”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索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其后经过课堂教学竞赛、金牌教师评选、“说课”、精品课程建设培训、校内培训班等一系列的探索。2008年以来,学校在系统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初步形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哑铃”模式:即以课程开发为抓手,以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为两端。

    课程是一切教育的核心,课程的质量往往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围绕课程开发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在职培训就能落到实处,有了抓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跨界特征,使得“工学结合”的课程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主导模式,这就需要高职教师既要具备职业实践能力,以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结构有别于以存储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学科课程;又要具备教学实施能力,以驾驭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组织有利于以应用知识为主要目的行动课程。

    1.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

    提高职业实践能力是高职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了解和熟悉企业的文化、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和学生未来的职业环境,具备本专业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要实行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有计划地安排专任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明确规定“专任教师每年不少于15天的下企业实践”。二是鼓励支持教师和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既通过研究为企业服务,又帮助教师了解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缩短教学和企业技术发展之间的距离。三是以校内实训室为主阵地,要求教师承担实训室项目建设任务,通过在实训室的锻炼培养所需的实践能力。

    2.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一是多方聘请校内外课程专家“讲课程”,转变教师理念。二是首创并坚持“说课”形式的教研活动,学校制定了“说课”标准,常年聘请校内金牌教师进行示范。三是坚持开展始于2002年的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并根据实际于2012年调整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重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四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新入职的教师均指定老教师进行一对一地指导。五是开发系统化的“高职教师培训课程”,并从2010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主要针对新教师的“高职教学能手培训班”,从理念到方法各个层面进行系统培训。

    3.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支撑“哑铃模式”

    教师的在职培训不应该只是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而更应该是教师实现个体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以考核为驱动力,以重奖为激励,建立一系列激发教师主体意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专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参与力度,使自我从单纯“教书匠”向职业教育“专家”转变。广大教师在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自觉注重深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管理策略,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长足进步。

    三、实践:开发“成为高职院校优秀教师”培训课程

    1.开发过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过程中,深感师资队伍的高职教育教学水平亟待提升,加大了对广大教师进行系统培训的力度,并于2008年组织一批优秀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开始研制教师培训课程。2009年,学校又派出一批骨干教师到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NAIT)学习。NAIT的师资培训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开发了进阶式培训模块课程,每位教师都要经过本校的系统培训。20099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一批全校最优秀的教师(校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教师等)成立课题组,开展校级重大项目研究:“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与方案研究”,编写适合国情和校情的师资培训课程教材——《成为高职院校优秀教师》。2010年,开始举办面向校内外的“高职教学能手培训班”,通过培训实践不断完善,目前该课程教材已比较成熟,并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2.主要内容

    本培训课程既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科学总结,更致力于成为高职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操作指南”。共分三大部分(8):

    第一部分(1):科学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经历了从“实用性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3个阶段的演进,其内涵不断丰富和日益明确,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基本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教学具有4个特征:教学目标的职业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教学场所的开放性,这要求高职教师应当具备的特殊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在我国高职教师的职前教育普遍缺失的情况下,需要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在职培训。

    第二部分(2-7):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从方法论角度探讨了如何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把高职教学工作划分为6个单元:①“课程教学准备”单元探讨如何解读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设计、设计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②“教学方法”单元探讨对教学方法的认识、选择、应用、创新;③“课堂管理与有效教学”单元探讨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理想课堂的目标、课堂管理的策略与方法;④“学习评价与反馈”单元探讨学习评价的含义、原则、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制定;⑤“课程开发”单元探讨课程开发的目标、理论基础、基本思路与方案选择、方法与步骤、常用模式;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单元探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原则、内容、实施保障等。

    第三部分(8):探讨了高职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内生动力和目标取向。从全球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社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教育专家观点等视角进一步探讨高职教师的必备素养。

    3.主要特点

    本培训课程具有4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全面性。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行整体设计,培训课程的开发从策划到成熟历时3年之久,经过几轮培训实践的优化调整,涵盖高职教育理念、课程教法、课堂管理艺术、课程开发方法、教师素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培训。同时,本培训课程还配套有11位教师培训实况的录像光盘。

    二是实用性与针对性。不从教育学科体系出发,而是从教师的实践需求出发,把教学工作划分为6个单元,并辅以丰富、真实、生动的案例,科学总结了一批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这种微观领域的实践经验,切中当前高职一线教师的迫切需要,对提高教学能力具有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

    三是先进性。一是本培训课程并非简单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是把建构学习、多元智能、行动导向等先进理论有机地融于具体的培训课程单元,实现了实际操作与现代理念的紧密结合。二是本培训课程借鉴了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的教师培训经验,并结合国情、校情进行了改造和发展,理念先进,措施可行。

    四是开创性。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成果开发的系统实用的高职教师培训课程,据我们了解在国内尚属首创,具有开创性。

    四、应用:成效显著,全国影响广泛

    几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取得显著的成效。学校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并诞生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名师和师资培训“专家”,“高职教学能手培训班”面向国内兄弟院校开放,本课题组成员应邀到国内兄弟院校及各种场合开展教师专题培训,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

    一是,促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正高职称180(15%)、副高职称的575(48%);培养了一批国家级(2)、省级(5)、校级教学名师(27)和师资培训“专家”(宋荣、乌云高娃两位教师分别被评为20102011年度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优秀培训师”,每次全国共5);培养了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个,珠江学者2名,深圳地方级领军人才81;广大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及教学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国家精品课程53门、省级精品课程70门,国家精品教材13部。

    二是,促进全国兄弟院校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2008年以来,本课题组178人次应邀到国内73所兄弟院校及各类培训班、研讨会上做教师专题培训,遍及全国29个省50个城市,约2万余名教师接受培训。

    三是,面向全国开放的“高职教学能手培训班”深受好评。2010年以来,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持续一学期的“高职教学能手培训班”,并入选“教育部高职师资培训基地(深圳)”重点项目面向全国开放,本校及兄弟院校教师1900余人参加。

    四是,“成为高职院校优秀教师”培训课程以专著出版。面向全国高职院校公开发行,受到兄弟院校广泛好评,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教师人手一本,被形象地称为高职教师教学的“操作指南”。

孙莉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