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
时间:2015/7/2 14:58:36   点击:0   [ 关 闭 ]

   以宁波市高职院校为例       

     经济学指出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就是通过市场,根据社会需求,组织劳动力、资本、物资资料、设备等生产要素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安排。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要求人们合理配置对相对稀缺、有限的资源,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劳务和商品,以取得最佳效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必须在社会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处于主体地位,它对于生产、服务、消费等各环节的商品价格拥有直接决定权。根据该经济学理论和全会精神,结合目前高职生的就业形势,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在大学生就业框架里可以理解为高校除了利用校内的资源以外还要更多地整合社会、企业、行业、政府的各类有效资源为提升高职就业能力服务,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准则。

    一、共建园区,构建新机制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政府、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三方按股份化公司制模式组成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科技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字科技园)。目前,数字科技园已有企业209家,入驻企业80家,功能包括人才培养、产业培育、研究开发、企业孵化等。

    “园院融合”育人模式,即数字科技园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深度校企合作跨界育人的模式。该模式力图打破传统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障碍,以产业集聚培养为基础,以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合作服务为平台,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中心,建成新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

    在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上,“园院融合”育人模式利用入驻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区的北仑人力资源基地、入驻企业等各种资源,创新学生就业工作体系,提升高职生职业素质,增强高职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资源共享。

    ()三方共建人力资源基地

    北仑人力资源基地是由北仑人民政府、数字科技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投资、共同管理。该基地集人才交流、技能培训、管理咨询、信息检索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市场化操作,为企业提供各项专业化、个性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同时为学院高职生提供就业政策咨询、职业能力提升、就业岗位推荐、小型专业招聘会等服务,即“三层次介入”就业服务。

    1.“预防型”服务

    为就业困难学生服务。人力资源基地引入东太欣美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宁波沃克创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中国人力资源网)、阿拉宁波网(新北仑论坛)等区域内知名人力资源企业。这些人力资源公司入驻基地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困难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凡是在学院就业推荐工作中有困难的学生,人力资源基地无条件为这些学生提供相应就业岗位,直至学生落实工作岗位。

    2.“发展型”服务

    面向全体学生。介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入驻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基地的人力资源公司为学院就业指导课和新生始业教育提供一线的HR师资资源。能够把“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和“什么样的大学生最受企业欢迎”这两个命题讲透彻的,往往是来自企业的HR,他们在企业从事一线的员工招聘、人事考核、薪酬制度制定等工作,岗位特点决定了这些HR们在就业指导上比学院的教师更有发言权。经过几年实践,这些来自企业一线的HR师资带来的实践案例课程成为就业课程体系和始业教育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3.“个性型”服务

    面向特长生、创业生,实行导师制辅导学院。在每年的自主招生中制定一系列招收各类特长学生的优惠政策,特长生包括体育、文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类、创新创业类、道德标兵等各种类型。近三年来,学院通过自主招生招收特长生共705人。对特长生,人力资源公司HR师资以及外请的企业导师,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丰富和熟悉政策的优势,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共同建设校园人才市场

    北仑人才市场数字科技园分市场是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建设的,是人力资源基地的一个分支机构。学院参考政府人才市场的管理制度,负责市场正常运作的管理服务,政府指定专门人员联系分市场的各项工作,为市场负责媒体宣传,提供面向社会人才招聘信息发布平台、反馈企业用工信息、组织企业入场招聘、给学生提供就业岗位、顶岗实习岗位以及职场化素质训练岗位。新生始业教育的职场体验第一课在校园人才市场完成,学生进校园的第一课就到人才市场去体验,和人力资源HR沟通。校园人才市场作为就业工作的新载体,强化了就业工作的物化环境,加强了就业工作的现场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在全真的环境中得到大学第一课的锻炼,使得专业目标、职业规划和企业需求达到现实统一,使职场能力需求和岗位实际达到统一。

    ()构建大学生就业有效推荐网络

    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利用入驻北仑人力资源基地的人力资源公司和进入北仑人才市场数字园区分市场招聘的企业资源,构建了学生就业有效推荐网络。这些有效推荐网络基本上是由所在企业负责人力资源HR组成,网络由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设专人进行管理运作,管理运作模式借鉴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客户营销管理网络的做法,搭建起企业需求和学生求职的桥梁,这对提高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起到较好作用。

    ()契合市场,开设新岗位发展方向

    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往往是最灵敏的,基地里的人力资源公司在了解未来几年里,区域企业里的人力资源HR专业性不强且缺口较大的情况后,联合学院相关专业、部门开设HR潜力新人特训营。训练营由基地内资深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专职培训讲师授课,培训内容包括行业知识、从业技能、素质提升、学习分享4类课程。除课程学习之外,训练营还加强了专业沙龙研讨部分,专业HR与学员们分享人力资源规划、培训、招聘、薪酬、绩效和员工关系六大模块知识,组织学员到大型企业参加人力资源岗位实习,了解企业文化与理念,深刻理解HR工作内容与流程。课程结束后组织训练营的学生参加人力资源上岗证书的考生,90%以上的学生获得了人力资源上岗执业证书。据统计,共有650名学生参加了4HR潜力新人特训营的培训,其中65%的毕业生有了人力资源上岗执业证书以后,获得了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岗位。

    二、共建大学生创业园

    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科技园和宁波市人社局共建宁波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园的功能为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企业孵化、产业培育、产业扶持等五方面。在北仑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为在宁波创业大学生提供孵化服务。

    1.创业课程纳入就业课程体系

    大学生创业园与相关院校共同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共同设立“创新创意创业课程”,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创业环境的实际情况,共同规划创业实用课程,包括风险、压力、战略、财务、管理、团队、资金、金融、公关等方面。同时开办“创业大学堂”,牵头各行业负责人、人社系统、工商、税务、法律、企业家、高校创业教师等组成创业讲师团,定期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各项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并形成学院和园区互动的创业课程、创业孵化、创业实践的创业发展三级平台。通过三级平台的建设,不仅创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贯穿整个大学生活,而且学生毕业之后还可享受“回炉”服务。

    2.取得所在地创业扶持政策支持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成功率不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优惠政策,但是有个性、区域性的创业优惠政策不多。宁波市郭州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办法》,落实创业补贴和创业带动就业奖励。凡是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三年内毕业生在郭州区进行个体经营或者创办企业的,拿到工商营业执照稳定经营半年以上的,可以申请一次性创业补助;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三年内毕业生在郭州区自主创业拿到营业执照超过1年,招收3名以上的劳动力就业、进行就业登记、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到1年的,可以获得5000元以下的创业带动就业奖励,该奖励一次性发放。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三年内的毕业生在宁波市镇海区(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园内创业的,项目通过评审,提供1-10万元的创业资助。园区内的创业企业,前三年按其对区财政贡献部分予以等额奖励。在校生和毕业生在镇海区大学生创业园区内创业的,1年内免费使用70平方米以内的创业场地。在创业园区外第一次进行自主创业的,可以拿到全年租金20%的补贴。这项优惠政策促进了宁波市各高校学生在当地创业的热情。

    3.创业带动就业

    目前,宁波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已经拥有378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员工总数达到1520人,创业公司2013年度经营营业额达到1.5亿元。

    三、推进职场化素质训练

    职场化训练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校内专业结合企业和校外企业实训基地,来推进专业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的结合,培养有较高职场化素质人才。

    l.职场化训练路径

    训练制度的建立→新生始业教育→集中引导课程→拓展课程训练→相关专业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指导→成绩评定。

    2.职场化训练项目要求

    企业提出训练项目的要求,专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承担部分的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和指导。训练实训岗位和实践训练项目由企业提供,并和专业共同制定训练和考核目标、课程和管理制度,以企业为主进行各项考核。

    3.职场化训练项目特点

    (1)教室和工场结合。校企共建项目化教学工作室,教室成为企业的一个办公场地、企业的工场成为学生的实训室。

    (2)教师和师傅结合。项目由校企教师、工程师共同负责,采取导师制教学。

    (3)学生和学徒结合。企业专业人士指导企业实习学生,完成公司设计项目,表现优秀的学生将被企业正式录用。

    (4)教程和工艺结合。使教学内容和合作企业生产项目一致,围绕项目的实际环节设置课程实训教学任务,企业导师在现场指导学生的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5)作品和产品结合。企业面向市场的实训项目通过制度鼓励,让学生作品转换为市场产品。目前,宁波市六所高职院校都利用校内和校外企业资源全方位推进职场化素质训练,每年有7500人次参与训练。

    四、构建“基地+平台+模块+窗口”体系

    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整合社会资源配置,构建“基地+平台+模块+窗口”就业能力提升体系。

    l.建设知识产业园基地

    利用知识产业园引进国内外著名研发机构和具有授予国际或国内执()业资格证书资质的中高端培训机构,融入学院各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同时,依托宁波市先进制造业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加强学生的顶岗实习。目前,园区打造成三个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产、训、研一体的实践能力培训体系,配合各专业落实“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科技创新基地——力争成为科技企业孵化培育、技术产品商品化、技术成果转移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产业集聚基地——引进宁波市重点发展的行业和企业。这三个基地已经纳入到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安排中。

    2.课程平台注重理实结合

    就业能力提升体系中的“平台,即就业课程平台的构建,该平台的建设把校内理论课程和校外企业HR教师实践课程有机结合,理论实践课程比达到4:6

    3.实践模块融入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的时间划分按照学科专业的特点调整实践模块融入时间,变最后一学年的整体安排到结合理论课程的嵌入式改革,贯穿大学四年的课程教育体系。

    4.搭建生涯规划窗口

    搭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竞赛窗口。人人结合专业、课程设计规划参加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竞赛,帮助学生制定目标和方向,让学生更有动力去实现自身规划的目标。

    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程要走出“校内培养”的思维,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整合政府、企业、行业等要素资源,联动校内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尽早面对市场、真实感受人才市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直接对接生产实践、直接面对企业真实项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就业能力提升工程的主体。在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中,按照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孙莉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6